为股票而疯狂 1

曾经有人以《与百万富翁擦肩而过》为题,写了一篇中国人近几十年来错失一夜暴富机会的文章,其中讲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的股票。1990年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当时发行的证券只有国库券、企业债券以及八种股票,号称“老八股”。由于股票数量有限,购买的人多,1991年,上海开始发行股票认购券,每张30元人民币,购买之后经过抽签,可以认购股票。这可能是当时很多人错过的一个暴富机会。

人的心理是奇怪的,花钱直接买股票,似乎还说得过去,在每月工资只有100多元的时候。白花30元,买一个购买股票的资格,而且还不是100%的资格,也就是说,这30元有可能打了水漂,因此,购买认购券的人并不多。当时我在大学里,单位每月从工资里强制性扣除20元购买国库券,而学校门口就有收购国库券的。我一般都是领了工资出校门的时候,将10元面值的国库券以8—9元的价格卖给收购者,换取现金。后来想想,收购国库券的人中,就有杨百万这样的人物。对待国库券的心态,其实也是对待股票认购券的心态。

然而,认购券购买日期结束后,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瞠目结舌。每天都传来认购券在黑市上涨价的消息,一张没有任何价值的纸,最高在黑市上卖到5000元!还不是买股票。当时听说有人买了500张认购券,私底下一算,如果按照最高黑市价卖出,光认购券转手就能收入现金250万,而成本只有1.5万!认购券的下一步就是购买股票,那时候我和几个同事在办公室画饼充饥地算着账:如果当初筹6000元买200张认购券,然后在黑市上卖出100张,收入50万现金,另100张留作自己买股票,50万正好做本钱,不用多长时间就成了500万。

上海的股票认购券和股票发行以后的暴涨,在另一个地方引发了更大的冲击。深圳股票交易所1990年开始“试营业”,1991年7月正式营业。当时深圳的股票也卖不出去,王石的万科集团也是第一批发行股票的。但是,总共几百万的发行量乏人问津,卖不出去的股票摆在地摊上向行人兜售,效果还是不佳。最后不得不像国库券一样在国营企事业单位摊派。后来有规定,处长以上干部不得买股票,但在最初的时候,深圳的干部要起示范作用带头买股票的。直到上海的认购券和新股发行的火暴,才彻底改变了深圳的股市。

1992年,深圳开始发行一批新股,立即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有了上海的先例,全国各地无数人前往深圳,广州到深圳的火车票50元一张,黑市涨到了500元。有人甚至从内蒙古包机到广州,再从广州涌入深圳。深圳不得不采取了与上海类似的办法,先发行股票认购证500万份,每张认购证的价格也不是上海的30元,而是100元,而且注明中签率约10%。购买认购证须用身份证,每张身份证可购买一张认购证,但是,为了减少排队,规定每人可持10张身份证购买认购证。于是,广东地区平常人的身份证立即变得抢手,出租一张身份证的黑市价格最高为50元。本地身份证不够,人们纷纷向家乡求救,短短时间里,深圳邮局收到全国各地寄来的身份证超过300万张,亲自携带的数量无法统计。

当时深圳还很小,几天时间里,各地拥入的股民超过120万,很多人露宿街头,幸好是夏天。深圳所有购买点人满为患。人们提前两天通宵排队,带着水和干粮,不敢离开队伍。深圳本地人也几乎不上班了,全在排队。工厂停工,老板让员工们都去排队。1992年8月,一个城市开始为股票集体疯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