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指数”靠谱吗?2

三年内两次评选,一个倾向是很明显的:有钱不等于幸福,工业化程度高不等于幸福。人们在解释这个排名时,大多还依照这样一个观点,尤其是当环保已经很流行时,这种“幸福观”似乎变得更加突出。三年前,美国第150位,三年后,美国第114位,差不多都是发达国家中垫底的。但是,美国好像丝毫不为所动,依然按照他们原有的模式继续发展。因此,我们只能这么说,英国“新经济基金会”的这一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只是这个世界上很少数人的标准。至少,像美国这样的国家,不会把这一标准当回事,甚至对于英国人本身也一样。英国三年前排名第108位,三年后排名第74位,都属于中间靠后。既然英国的“幸福水平”这么差,我们见到作出评价的这些英国专家移民了吗?他们为什么不移往“最幸福”的瓦努阿图或者哥斯达黎加,或者越南?

我认为,这个“幸福指数”排行榜,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确可以视为“幸福”的标准之一,有钱的确不一定能够代表幸福,以GDP作为生活幸福的评价指标应该反思。一部分西方人终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一现象本身值得肯定。

第二,NEF希望改变以GDP(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思路是对的,但是,他们彻底抛弃GDP而建立的“幸福”概念并不正确。它的新标准也有问题,比方说,长寿的确可以成为幸福的要素之一,但是,当西方现代文明导致无数老人都在孤独中生活,长寿带来的幸福还剩多少,就非常令人怀疑。

第三,人们关于幸福的感受包括很多,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英国“新经济基金会”提出的“幸福指数”所包含的幸福要素,实际上太片面了,因而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幸福标准。况且,以几个参数给幸福作出定量分析,本身就不合理,这是滥用科学的一个玩笑。

第四,这个“幸福指数”的评价方式,其实是某些西方人走极端的一个表现。这种极端思维类似当年卢梭把原始人当成最幸福、最纯洁的人一样,是一种想象的产物。卢梭虽然崇尚原始人,但是,卢梭的追随者并没有把自己变成原始人。现在,又有西方人参照卢梭的模式,崇尚与自然环境的完美和谐,但是,西方人自己首先就根本做不到。

第五,让全世界所有人共同遵照一个相同的幸福标准,也没道理。从更深的层次上说,西方文明的特征,使得他们在对待“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才是共同的幸福”这些问题时,难以找到真正的答案。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幸福指数靠后的英国觉得越南人更幸福,但是,越南人也许不这么想,他们可能觉得英国人更幸福。西方人用自己的观念解释世界,未必能被他人认可。

第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西方人利用这样一个“幸福指数”,将欠发达地区标榜为“幸福”,目的是劝阻欠发达地区不要发展了,继续保持自然生态,由此,西方就能继续保持他们“幸福指数”很低的幸福生活。西方并不会为此改变他们的幸福方式,甚至不会移民。

所以,看到英国人搞出的这个“幸福指数”排行榜,我们如果因为在这个排行榜上比较靠前就自我陶醉、洋洋得意,某种程度上就会成为甘居落后的麻醉剂。不管怎么说,幸福与物质生活总是分不开的,我们应该接受的合理方式是,不把物质生活当成幸福的唯一或第一指标,也不是要彻底抛弃物质生活。真正的幸福,更主要地来自精神和文化层面,来自与所有人共存、共享的幸福,这是西方现代文明几百年来所欠缺的。从以GDP为单一标准,到以片面的“幸福指数”为标准,我们还应该清晰地意识到,这个世界不能总是以西方人的标准为标准。什么事情都按照西方人的标准,你会被它搞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