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往事 第十三章(1)

高文回到珍宝旅馆就躺在了床上。

他平躺在床上的情形,完全就像在等待上帝的裁决。

在这种不管不问地等待裁决的时候,高文居然还能把那首歌词默诵一遍,这自然让他惊讶不已。

神秘的船歌

无言的心曲

亲爱的,既然你的眼

像天空一样蓝

既然你的声音

像奇异的幻影

扰乱了我的理智

使它如痴如迷

既然你的心灵

洁白又芬芳

既然你的气息

纯真又朴实

啊,既然整个你

像动人心弦的乐曲

像已逝的天使的光轮

音调和芳馨

那平缓的律动

使心和心相通

感应着我敏感的心

但愿这是真爱

高文奇怪为什么在默诵这首诗的时候,脑子里闯进了常珊的形象,陌生得像魔鬼,亲切得又像天使。高文赶紧把自己的初恋挥去,像闪电吞噬一片突然绽放的云朵那样快捷。可是冥冥之中时光隧道的尽头还有一片茂密葱绿的草地,阵风一样在高文心中掠过,高文感到自己的意识被一层雾霭罩住了,楔子一样想突破这厚厚的雾霭,探出头来,看到的依然是那久远的往事。高文耸身一摇,命令自己回到现实,可紧接着高文的心像被一只铁爪紧攥着一样感到窒息。

盛珠的丈夫是在患了抑郁症之后变疯的。他担心自己也会变疯,妻子郝青一旦把他的抄袭行为公布于众,他知道自己必疯无疑。

无数次在心里辩解,那根本不算抄袭,是合理引用,但最终战胜不了感性的臆想中的恐惧。《北京往事》这部小说里有一个表现一对饱经沧桑的老夫妇生离死别的场面,人物原型就是那对来自北京的后来成为高文中学老师的老知识分子。高文为了在唯美的安详中体现一种特别的沉重,一生一世的风云动乱化为零、化为爱的感觉,特让笔下的一个人物朗诵了这首简单的歌词。高文也不知道他是如何记住这些句子的,他对流行歌曲从不感兴趣,书印出来之后高文才猛然意识到这是一首别人创作的歌词。

高文如果让笔下的人物唱,而不是朗诵,那么一点儿事也没有了。

或者朗诵完了,让她(小说中的人物)说一句这是一首歌词,那么同样一点儿事也没有。

高文后悔得痛不欲生。拿到样书发现这一错误时高文还很清醒正常,立即指望再版,再版时首要任务就是标明出处,或把这一节整个删了,可《北京往事》面世后影响巨大,并触动了社会的最敏感的神经,再版已无可能,只是盗版潮水一样充满大街小巷,高文身不由己。在作品被禁的时候,作者也被意外地劫持了,实际是自己劫持了自己。

高文想象着郝青从施大爷那儿知道实情之后的情形,精神再次接近崩溃。

高文后来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高文在这时候还能睡着完全得益于成功转移了注意力。在崩溃的边缘,高文突如其来地感到一种让自己镇静的力量,就像天使从天而降,魔鬼溃不成军,就像《圣经》中的摩西在西奈山上直接看到了上帝,高文想象自己站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陡然发觉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这个人温暖、轻松、镇静、勇敢。就这样睡着了。高文在睡梦中变得强大无比,成为世界名人,受各种政要接见,甚至引起外交纠纷,那几句歌词早就灰飞烟灭,至多成了使高文更有趣的狗仔队的八卦。

高文傍晚时分倏然从美梦中醒来,看到活生生的噩梦。

她正对着一个镜子往脸上抹粉。郝青的神色没什么特别的地方,高文蒙了,不知道郝青的泰然自若之中包藏着怎样的祸心。多想刚才的梦多拖延一会儿,面对郝青,就像面对噩梦。梦中的镁光灯还没有散尽,余光下的噩梦也变得晦涩叵测。

“你醒啦?”郝青瞥了眼高文。

“嗯,”高文惊恐万状地坐起来,问了一句很不得体的话,“你怎么啦?”

“什么怎么啦?噢,你是说刚才……”郝青放下镜子,把粉刷收起来,“我实在控制不了自己。在大街上干喊几声心情就好多了。”

依然不能释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