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往事 第十一章(1)

高文和郝青的结合缘于这首歌词。

他不堪回想那身心交瘁的日日夜夜。他在自己的处女作《北京往事》里引用了这首歌词却没有注明出处,小说出版后在全疆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之后,他的精神已近崩溃。一夜又一夜地失眠,黑暗中睁着恐惧的双眼,想象着这首歌词的作者某一天在报上揭露自己的抄袭行为。他完全是由于匆忙和疏忽而没有注明出处的,他在文学创作上恪守着极端的职业道德,认为抄袭是一种不可原谅的耻辱。正因为如此,高文才沉浸在万丈深渊之中。当时好多家媒体质疑这部书不是他写的:在遥远戈壁上的年轻的高文怎么能写出久远年代的北京故事?对此他不敢申辩,也无力申辩。

有电影厂要拍摄《北京往事》,高文谢绝了。对高文来说任何涉及《北京往事》的宣传都使他惊恐万状。

高文知道自己患了抑郁症,科学的说法是妄想型抑郁症,就是强迫自己承受实际上不存在的恐惧。

从理智上也知道不会有任何事情发生,歌词作者远在湖北,也许一辈子都不会看到他的这本书。但高文无法驱除心头的尖刀。

随时随地,只要听到《真爱》这首歌,高文立即就晕眩气馁,心如刀绞。

为了解脱,高文后来主动跟郝青联系。他牢牢记住了郝青的名字,首先给郝青寄了一本《北京往事》,并坦言在书里引用了她的歌词。

若干年后高文意识到跟郝青联系是他一生中犯的一个大错,就像一根钢针精准地揳入榫眼,他畸形扭曲的婚姻生活由此拉开了序幕。

郝青很快就回了信,高文的信是由湖北音协转的,他没想到郝青原来在湖北一个小县的集体企业当工人,从回信中知道郝青的生活境遇后,他对郝青充满了同情,当然也有向往。在未见到郝青之前,他的潜意识里一直有这种向往。那时候,他像所有浪漫青年一样,很容易对远方的陌生女性想入非非。

郝青在信中倾诉了如何受厂里的同事、领导排挤等等,高文觉得能写出这么有才气的歌词的女性受到排挤也是意料之中的。“枪打出头鸟”、“树大招风”,许多才华横溢的人对此都有着切身体验。

让高文感到彻底释然的是,高文在小说里引用了她的歌词非但没有让她反感,反而让她引以为荣。

高文没想到郝青第二封信中就提出想调到新疆,离开让她饱受身心伤害的鬼地方,当然这是指她的家乡。

郝青在信中倾吐了对美丽神秘的新疆的神往,郝青写道,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去新疆旅行,现在,她则更想在那儿生活,让冰雪皑皑的博格达峰永远保护她……

当时美国总统里根正在中国访问,高文在一张报纸上看到里根在人民大会堂的演讲,说他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去中国旅行。高文不知为何会把里根的演讲和郝青信中的话联系在一起,放下报纸的时候神思缥缈而恍惚,想象着跟他通信的姑娘的模样。高文后来回忆起,在他对她外表形象的想象中始终有两个极端,郝青在他的想象里不是貌似天仙就是惨不忍睹。

在第三封信中,郝青一览无余地对高文表达了爱情。郝青的切入口有两处,一处是那本《北京往事》,一处是新疆。

郝青说看完《北京往事》激动万分,作者的才华和思想情感久久地震撼着她,使她寝不安席,食不甘味。郝青说她预感到一个从她懂事时就产生的梦想就要成为现实,那梦想就是嫁给他——《北京往事》的作者。

郝青没忘记再次表达对新疆的神往。

两个原因加在一起构成了她迫切希望调至新疆工作的理由。

让高文微微有些失望的是,对他要求她寄一张“玉照”的事,她在回信中却只字未提。

高文没有多想,觉得仅凭她治愈了他的抑郁症这一点也足以让他帮这个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