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绿枝一梢红(8)

宋建炎二年(1128年),偏安江左的南宋王朝特派朱弁至大同与金谈判,谈判未果,朱弁被扣押17载:“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其间,金朝曾命朱弁回南报信,朱弁使命未竟,誓死不还;金帝又赐官与他,其“舍生以全义”,竟绝食抗争。“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为以汉文化教化金国王公贵族子女,朱弁筑馆私塾,如负使命。其在碑文中记:善化寺“始予筑馆之三年,岁在庚戌冬十月,乃迁于兹寺,因得与寺众往来,首尾凡十四年如一日也。”

“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宋金议和,朱弁南归故里,朝野内外无不为之动容,宋高宗感泣至极,以牧羊边陲、饮雪吞毡的苏武作比,下诏旌表为“忠义守节”之臣。

观音堂位于今大同市区通往云冈石窟路的佛字湾近处,坐北朝南,前后分为两院,沿中轴线,有戏台、中门、正殿和三真殿。山门前三龙琉璃照壁,若翩若舞,色泽鲜灿,为明代遗物。堂中十大明王造像及观世音立像、四菩萨像,均系金大定年间自甘肃一带移塑于此处者。

契丹辽在雁北大同方域另有一座奇杰建筑,那便是建在“漠北之名区,要服之大藩”的应州佛宫寺释迦塔。塔高60余米,底层直径30多米,比北京白塔高16米,建于契丹清宁二年(1056年)。“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俯瞩桑干滚滚波涛萦似带,遥临恒岳苍苍岫嶂屹如屏”。其与云冈石窟、悬空寺,可谓雁北大同区域三大奇观;与巴黎埃菲尔铁塔、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远看擎天柱,近视百尺莲”。“玲珑峻碧倚苍穹,海内浮图第一工”。应州木塔系国内现存古代唯一木结构楼阁塔,其状呈八角之形,于宏阔壮观中,尽显悠扬典雅之美。其以六十多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拱,夺得中国古代建筑“斗拱博物馆”美称。如此一塔宏大构筑,竟无一铁一钉,令人叹奇叫绝。卯榫咬合,刚柔相济,顺天地之理,合四时之序,随日月而动,和风云吐纳,俨然一座动形活态之塔。元代时这一带曾发生6.5级地震,周围塔舍寺宇纷然摇落,唯其屹然如山。塔主体用料仅六种规格,最长木料限13米,最高柱子不足10米,柱径60厘米,堪称小材料大建筑典范。其立面构图,与达·芬奇人体比例图惊人相似,为数学、美学、力学、建筑学多学科综合杰作。

大云寺坐落于浑源县东坊城乡荆庄村,其创建于金大定六年(1166年),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原来的寺院为一座小寺院组群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两进院落、三座殿宇,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自前向后渐渐升高。钟、鼓楼东西矗立,左右厢房围抱,占地约30亩。今存一座大雄宝殿,殿内元代壁画为重彩平涂聚墨碾子画,以朱红、石蓝为主色,贴金;画面为十大说法佛像,每壁五尊,珍贵至极。

大云寺曾为北方名刹,有“兴雨蒸云”之能。诗人元好问、旅行家徐霞客都曾在此驻足;清代书法家赵之谦特留“名与天同辉”手迹称颂。

永安寺位于浑源县城内鼓楼北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录榜上有名。其始建于金代,后因一场大火毁圮。元朝初年,因浑源籍永安节度使高定与子高仲栋筹资修建,遂改为此名。寺内传法正宗殿内有保存完好的元代巨幅壁画,工笔重彩,雄浑盛气,线条流畅,色泽明丽。壁画千人万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观者无不叹曰国内罕见,举世无双。

律吕神祠精巧地建在浑源县城北一公里处神溪村,初建于北魏,现为元代建筑。山门、大殿、影壁、钟鼓楼、五龙壁……尤其殿内壁画,落笔精妙,描线灵秀;天上人间,耕云播雨。水域环绕,菖蒲映衬,神祠以一派古老而雅致的形貌神采,见证着岁月的流动,生命的恒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