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血煤(7)

我报道的所有矿难几乎全部是悲剧,唯一的例外就是2007年河南陕县的煤矿透水事故。在这次事故中,矿井下的69名矿工在被困75小时后获救,在地下水涌进来时,这些矿工逃生到了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并且有电话线让他们与外界沟通。依靠着电话和外界的联系,地面上的人将水和营养液输给地下的他们,维持他们的生命。当救援者将积水抽到能供人通过,将这69名幸存者救出地面时,现场的人全部欢呼起来。这些已经被困三天的矿工,在地下高温、污浊的空气中顽强地生存下来,不禁叫人慨叹生命是如此坚强。

另外一次救援奇迹是王家岭矿难。2010年3月28日,山西乡宁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53名矿工被困。距离抢险救援120个小时后,人们都以为地下已经不会有幸存者,地下却传来敲击钻杆的声音,表示生命迹象的存在。接下来的几天,救援人员陆续把115名矿工救出。

救援成功的例子在我的记者生涯中只出现过这样两次,它们被称为内地矿难救援史上的“奇迹”,获得大肆报道。幸存者的获救普遍被归功于救援者的努力、当局不遗余力的投入,但原本应有的反思却被隐藏在这种喜悦中不被提起。4个月后,2010年10月,当地球另一端的智利出现一场同样的矿难救援奇迹时,人们才意识到其中的差别。

这场事故发生在智利圣何塞附近的一个铜矿,33名矿工被困地下600米深处,在长达70天的救援后最终全部获救。

在所有关于这场救援的总结中,矿工获救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被认为是避难所的设立。矿难发生,矿工们就跑到了避难处,那里储存有水、食物、氧气。就是靠着这些补给,矿工维持了宝贵的生命。为了让这些矿工在心理上克服恐惧,地面上的心理专家还通过视频了解矿工的心理,为他们进行疏导、打气。甚至在智利的国庆日当天,受困于地下的矿工还通过视频与智利全国一同庆祝。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救援最后的关键时刻,智利使用了救生舱将矿工逐一升井。

而被困的中国矿工,在暗无天日的地下,他们依靠的只是浑浊的地下水甚至煤块维持生命。在我采访的很多煤矿,几乎看不到现代化的影子,更不要妄谈“应急避难所”。有一些小煤矿甚至还延续着原始的作业方式,没有机械运送设备,靠骡马在地底拉送原煤。一旦这样的煤矿发生事故,死伤会是常态,能被救上来,某种程度上只是因为幸运。

我不想说,这是国家间实力的差别。其实对于煤矿安全的维护,各国的区别不在于使用的设备谁更先进,而是在于对生命是否尊重。在智利矿难中,被困的矿工名字全部被公布,他们的安危受到了智利全部国民的关注,也让全世界为之牵挂。但被称为“中国救援奇迹”的王家岭矿难,遇难的矿工名单,迟迟未能公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