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之四:以神为先

人们常常问我,保持平和淡定、常怀感恩的心灵状态为何如此困难。“我们都想拥有幸福、充满无限可能的生活,但是否有捷径可以获得?”对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答案有千百种。但是以下这点你需要牢记:自我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的外壳,它是你独立个体的独特表达。但是,如果你不清楚自我的内在结构,它就会如同癌变肿瘤一样侵蚀你的身心。如果你完全依赖自我的构成体系,就会阻隔与至高精神境界的联系。至高境界依然存在,但是你同他联系的通道会被“自我”之墙阻挡,被“自我”欲求造成的局限所隔离。

换言之,自我外壳是独立个体的代言形象,但是,它又使你无视心灵之源。

我很喜欢对“自我”(ego)的一种诠释:“ease God out”①。当你完全认同自我外壳时,就无法认知至高的精神境界,这一境界之光有时被称为“神”。生活中有一个矛盾:作为独立个体,你需要一个外壳,这是自我存在的方式,你需要借此与他人区别开来。但外壳只是你的一个方面,而非全部。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你就无法打开迎接神之光的大门,将他拒之门外,那么你感受神之爱的渠道也就被堵塞。你被困于自我外壳之中,生活视野非常狭小。限于外壳之内,你也许会思考神,谈论神,但是你不会感受到神的存在。只有你承认这一神圣源泉,心怀感激,才会真正明白自己的神性。当认识到这一珍贵的宝藏,你就与这神圣的力量建立了联系。那时,你看待自我无休无止的需求时,对它就会有明确的认识,从爱与同情的视角重新审视自我。这使你能够以开阔的胸襟,剥落自我的外壳。生命中接受的神圣之光和大爱越多,就越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与神圣之源的关系。然而,我们容易将所有的错都归咎于自我,认为是它败坏了我们的本真。其实不然,自我的外壳才是表达个体天赋的重要载体。作为世俗的人,而不是遁世的僧侣,自我仅仅需要一个温柔的提醒:它需要走出去,获得阅历与智慧,以满足心灵的需要。即使自我希望你流于平庸,而非追求卓越,但是经历世事之后,你会倾听心灵之声,鼓足勇气、积聚力量去超越。尽管自我忘却了它的神性,但心灵深切的渴望却在召唤你与至高境界融为一体。

那么,如何确保这种“整体性”?我们需要将心灵的成长置于前台,将它作为“生命游戏”的首要目标。需要提醒的是:当我们离开人世时,不应如同被弃的玩具,而是达到了心灵的终极目标,并使它在世间得到了最生动的表达。如果不只为世俗的需求所左右,就需要将心灵的终极目标置于首位。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以神为先。清晨,在起床前、就餐前、喝水前、开始工作之前、打电话之前、与朋友或孩子交流之前,都以神为先;晚上,在上床睡觉之前、开始创造之前、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以神为先。

如果不以神为先,我们就会疲于应对缺乏生机的自我外壳;这个外壳永远都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如同难以填满的深洞。人们或用物质、爱或者他人的认可将这个深洞填塞,获得暂时的满足感。我们必须谨记:这种满足感是真正大爱最劣质的替代品,就如同用糖精或其他人造化学产品代替蜂蜜。如果认为替代品会满足我们对真正甜美滋味的渴求,那么我们永远不可能认识神圣的大爱,因为精神的替代品永远无法替代心灵真正的满足。内心的深洞渴望被填满;生命之所以存在这一深洞,是因为灵魂失去了目标。我们努力让别人意识到我们的存在,倾听我们的声音,如同天真的孩子眼睁睁看着生命之车行将毁灭,而无能为力。但是,如果与至高的精神源泉相联系,与最纯净的心灵相通,心灵就会得到真正的医治,它会为丰美的生命而欢乐歌唱。

重享神圣之光的照耀,找回神圣的本真,需要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从而发现充满灵性的生活。这样的生活生机无限,广阔灿烂。拥有它,你就不再勉强自己,放下所有的面具,自然而然地生活。你不会刻意追求人人称赞自己,不会装做自己总是胜人一筹,不会在意自己是否身材标准,不会与人攀比钱财,不会担心自己是否幽默、别具一格、在别人眼里很重要、很无私等等。你只想时时刻刻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你并不渴求光,因为你就是光。你不再渴求被人所爱,因为你知道自己已被神圣的力量所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