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线索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登场了。自踏上人才温床访问之旅起,我就准备着感受天才光芒照耀下的眩晕,期待着见证世界级的速度、力量和优美。这些预期不仅实现了,而且有所超越,但也只发生在其中的一半时间里。在这段时间里,我置身于人才的温床,仿佛站在一群奔跑的麇鹿中间:所有的东西都比平时来得快速流畅(一位8岁的孩子对你的网球技术表示遗憾,那才是对自尊的真正考验)。
遇见布鲁尼奥。他今年11岁,正在巴西圣保罗水泥操场上练习一个新的控球动作。为了体会足球在廉价运动鞋下滚动的感觉,他动作缓慢。布鲁尼奥正在学习“神龙摆尾”的控球技巧:先用外脚背轻推足球,然后飞速绕过,再用内脚背朝相反的方向踢去。要是完成得漂亮,这个动作会给观众一种错觉,以为球是用松紧带绑在球员脚上的。布鲁尼奥首次练习这个动作,失败了,于是停下思考。然后放慢动作试了一次,依然失败,球滚了出去。再次停下思考。这一次更慢了,整个动作分解成了基本的步骤——先这样、再这样、然后那样。他神情严肃,目光专注,仿佛身边一切都不存在。突然一下,他找到感觉了。遇见珍妮。她今年24岁,在达拉斯一间狭窄的录音棚里录制流行歌曲《来不及》(RunningOutofTime)的副歌部分。她唱到最后的高潮部分时,这一句里的“时间”一词需要转音技巧。她尝试了一次,跑调了,于是停下思考。然后拖长节奏又唱了一遍。一旦错过一个音调,她就会停下来从头开始,或者从唱错的地方重新开始。珍妮唱唱停停,停停唱唱。突然之间,她成功了,一个个音调串成一段流畅的旋律。六遍之后,珍妮已经能够准确自如地唱完这一小节了。
我们通常用意志坚强或者聚精会神这样的词语来描述练习得法的人,但是这些词语不是十分贴切,人才温床的人们正像克拉丽莎那样,有意识地挑战自己的极限,所以会失败。可不知何故,失败却带他们走向了成功。这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解释巴西足球队那种人才扎堆的现象,就像解释万有引力——同样可以用数字衡量:5次赢得世界杯,每年有900来位年轻运动员签约欧洲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也可以一一列举出类拔萃的足球明星,诸如贝利(Pele)、济科(Zico)、苏格拉底(Socrates)、罗马里奥(Romario)、罗纳尔多(Ronaldo)、儒尼尼奥(Juninho)、罗比尼奥(Robinho)、罗纳尔迪尼奥(Ronaldinho)、卡卡(Kaka)等名符其实的“世界最佳球员”。可是归根到底,你无法用数字和名字来表现巴西足球才能的力量。每天,全世界的足球迷都在欣赏这样一个典型的场景:一群对方球员包围了一位巴西球员,狭路相逢,插翅难飞,希望渺茫。紧接着这位巴西球员做了一个舞蹈般模糊的动作——或佯攻、或轻挑、或瞬间飞奔而去,显然他已经脱离重围,留下对手兀自困惑,他却如闲庭信步。在这项全世界为之狂热的竞技活动上,巴西每天都在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持续地输出最好的球员,这个比例高得异乎寻常。
对于这种人才扎堆现象,传统的解释是将之归功于基因和环境的结合,即先天和后天的联袂。根据这个思路,巴西的成功来自其得天独厚的地利人和:气候温和,当地人对足球的狂热,以及1.9亿基因各异的人口中,40%的人饱受贫穷的折磨,渴望利用这项“美丽的游戏”逃离现实。就这样,加总所有这些因素,一家生产足球健将的完美工厂就建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