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刘氏家族传到刘伯温的时代已经辉煌不再,但至少刘伯温可以很自豪地说一句:“我祖上也阔过!”相信没人会反对。
刘伯温,和他爸爸刘炝,他爷爷,乃至他爷爷的爷爷都是如假包换的文人。可是,在此之前,刘氏家族是响当当的铁血军人世家,一个个都是曾经马上征伐、也曾醉卧疆场的战将。
刘家世代将门,长年驻扎西北,统率着北宋王朝最精锐的部队——陕西军。他们的主要对手,是来自贺兰山的党项族。在与西夏多年的死磕中,刘氏家族的成员一个个练就了一身精湛的武艺和过硬的军事素养。当然,也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以刘伯温的太太太太太太爷爷(八世祖)刘延庆和太太太太太爷爷(七世祖)刘光世最为显赫。
《宋书》上说刘延庆“雄豪有勇”,此人一生戎马倥偬,征方腊,伐辽国,抵御西夏入侵。在担任挪延省省长兼军分区司令(挪延路总管)时,西夏进犯中原,刘延庆领命出击,大破西夏成德军,活捉了敌军元首,一时风光无限。
不过除了“雄豪有勇”、打起仗来不要命之外,刘延庆在谋略和统兵上似乎比较欠缺,如果以《三国志》系列游戏里的武将属性来衡量,他大概是属于武力值高,但是智力值和统率值比较低的人物,属于“猛将”一类。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伐辽国的时候,刘延庆带领十万大军渡白沟,军容极为混乱,当时与他一起出征的辽国降将郭药师拉住刘延庆的马缰绳进谏说:“将军,以咱们现在这种军容,如果路上遇到敌人伏兵,恐怕还没交战就要溃败了!”刘延庆不听,他轻蔑地看着郭药师,心想你个辽国降将,两姓家奴,少来指手画脚。(后来郭药师又投降了金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三姓家奴。)
而事实证明,郭药师是对的。大军到良乡就遭遇了辽国大将萧干的伏兵,任是刘延庆再怎么骁勇善战,也挡不住兵败如山倒,最后只能退守营寨。
大老粗刘延庆顿时没了主意,郭药师献计道:“萧干总共才带了万把人出来,现在全力跟我们这十万人死磕,后方肯定空虚。请将军给我五千奇兵,让我去偷袭燕山,将军只要记得派遣一支轻兵做后续部队就行了。”
有了上次的教训,刘延庆对郭药师言听计从,当下便答应了。事实证明,郭药师能连续在辽宋金三个大公司之间跳槽,确实有他的不凡之处。郭药师统率着五千人把萧干的后方留守部队打得人仰马翻,但刘延庆在统率方面的“天赋”实在是让郭药师无语到极致,左等右等,眼看敌人已经组织起了有效防御,自己这五千人也快打完了,后续部队居然还没来!
最后,长叹一声“竖子不足与谋”,郭药师无奈退兵。一条完美的妙计就这样破产。
郭药师长吁短叹,刘延庆也抓耳挠腮,那边萧干更没闲着。正如演义小说中常有的情节,当天晚上,辽军便“人衔枚,马勒口”兵分三路偷袭了刘延庆的兵营,刘延庆一败涂地,丢下所有粮草辎重,狂奔数百里,退守雄州城。
至此,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战争,夭折了。
《宋史》记载:“契丹知中国不能用兵,由是轻宋。”刘延庆被当作宋军战斗力差的反面典型在辽国出名了。
可见,一支军队,光有万夫莫开的猛将是不够的;当然,光有神机妙算的谋士也是不够的。
这一点,刘伯温在以后的戎马生涯中将多次体会到。
尽管刘延庆作为统帅的能力差了点,但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他是合格的。靖康之难中,刘延庆镇守开封城,城破,身死,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刘延庆殉国后,他的儿子刘光世继承他的衣钵,在南宋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