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巫山云雨》曾经沧海难为水

1995年,《巫山云雨》悄然问世。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它一直没能通过电影院跟观众见面。时隔8年之后的一个深夜,电影频道首先公开播出了《巫山云雨》。不过,看到它的观众还是非常有限。

2003年6月1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开始正式蓄水,随着水位不断地提高,大坝以西400公里以内、海拔135米以下的所有城镇都将逐渐消失在水面以下,中央电视台对蓄水的过程进行了直播,整个世界都目睹了高峡出平湖的巨变。

几乎同步的时间,《巫山云雨》的正版VCD在音像店开始热销,不知是否由于三峡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还是人们对这部在“传说”中沉默的影片期待了太久,关于《巫山云雨》的议论也逐渐增多。

我们可以在影片里看到,总有几个测绘员扛着测绘仪器在男女主人公的后景走来走去,那个时候,135米的水位线对三峡人来说,似乎还是一个遥遥无期的数字。不过,章明还是提醒了我们,三峡即将消失的命运不可避免。在张献民饰演的那个信号台工人——麦强上班的峡谷高处,收视效果不甚理想的电视机里正在播放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三峡工程正式上马的新闻,章明以这样的形式向他的故乡三峡作别,意味深长。

章明小时候生活在封闭的三峡边,看到一艘船经过也需要长时间的等待。那是20世纪60年代,客船三天才有一班,还没有窗户高的他经常透过窗子看长江,长江就好像被框在一个镜框里的。镜框之外的世界是怎样的,难以想象。但是,他仍然对外面世界充满了期待,这样的期待在他34岁时才在影片《巫山云雨》里得以实现,影片的英文名《In Expectation》(《在期待之中》)将他的感受概括得很准确。

信号台沉默寡言的导航员麦强、“仙客来”旅社风韵犹存的服务员陈青,以及派出所即将结婚的警察吴刚,他们生活在一个几乎雷同的封闭环境——峡江之内,生活庸常而又乏味,每个人对生命的走向、生活的流向无从把握。麦强和陈青始终不能见面,吴刚的新娘也从未出现在银幕上。然而,一件被渲染的风化案把他们三个原来不相关的人又联系了起来。这种联系表现了一定的偶然,又同时印证了生活具有的无限可能性,包括奇迹的发生,包括梦想期待和爱情的存在,而且,绝非不可实现的神话。生活具有的无限可能性改变了麦强和陈青原来的生活面貌,他们出于本能的抗拒和超越平庸生活的行为导致了新生活的来临(当然,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巫山云雨》是章明的电影处女作,可以说是一鸣惊人。前后获得了包括意大利都灵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在内的8项国际奖,在1996年还入围了柏林电影节的青年论坛。“最卑微的习俗生活也存在崇高的精神追求,普通人里亦可写出伟大的人道主义杰作。”这是章明说的一句话,他在《巫山云雨》里同样给我们传达了这样丰富的人性信息以及关怀。这是一部章明的影片,同时也是一部极其主观的影片,一部具有真实幻觉的影片。元稹那句著名的唐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意无意间成了这部影片的注脚。章明把一个朴素的爱情故事置于三峡这个特定的地域,但他并不满足于或者说并没让他的影片陷入习俗以内的状态中,他更多的是用经验的时间、空间的形象世界来重新组装了一个“客观现实”。章明用了很多现成的司空见惯的东西(主人公吃饭、说话的方式等等)来表明电影是可以挣脱许久以来的平庸状态的,它还没走到穷途末路。所以他采用了适合《巫山云雨》的三段式结构构思了这样一部影片。或许,陈青和麦强的相交对吴刚的生活并不会产生什么决定性的改变,可是我们千万别忽略了吴刚的存在,吴刚的设置代表了权力的无处不在,有时甚至以十分亲和的姿态出现,包容了我们,也牵制了我们。中国电影创作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被习以为常的电影陈规所束缚,大量缺乏创新精神的“主流”影片无法带给我们真正的感动。

有些人指责中国新生代导演视野狭窄,目光显得过于自恋,章明的影片无疑是对这种论调的反驳。他通过对三峡边上这些普通人生命状态的揭示,表达了他对中国人生存状态的关注。他在这样的关注中充盈了自己的激情和思考,他用他自己的秩序构造和贯穿了影片。

《巫山云雨》不仅仅是一部章明的电影,它涉及了你、我、他,隐秘的内心期待和无法言说的渴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