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教授在正式讲授经济学之前,让同学们先完成一项作业——去江城江正街任选一种商品,先理清其上游生产环节,再考察其消费去向以及销售方式;在此基础上,画出其上游生产线路图,标注各环节商品的供应价格,描述影响消费购买的因素,尝试分析现行产业分工与协调机制的利弊。半文来到江正街,平生第一次见到了小商品的海洋。街面上人流涌动,大小店铺拥挤得歪头扭脖,服装鞋帽针头线脑皮革布匹钉子铁丝之类,锅盆碗盏笔墨纸砚糖果饼干以及香皂化妆品等等,但凡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应有尽有,间或冒出一些打眼的新鲜款样。店老板不需要英俊漂亮,也不必是中共党员或劳动模范,只要认识钱、数得清一二三,只要店中有货,打货的人就会像蚂蟥一样从四面八方向店里游来。因为生意火爆,货品省了精致包装,店面不必奢华装饰,店小二也不用学习推介技巧,说话都是巷子里赶母猪——直来直去,一手收钱,一手把货品丢过去。打货的人多是二道贩子,一个个獐头鼠目,提帆布包背蛇皮袋扛扁担推自行车踩边三轮,一律不管“行人靠右”的规矩,拿江正街当乡下大禾场窜来窜去。也有来打零货的,店老板接待了二道贩子才顾得上搭理。半文因为顺哥,选了服装来应对作业(他还不知道顺哥的主业是胸罩呢)。
跟他结伴而行的是一位叫虹的女同学。他们在江正街跑过几日,理清服装生产的上游涉及布料、扣子、线卷以及裁缝工具等等,而这些还只是“线头”,每个“线头”又有上游,譬如布料,其上游是棉线、染料、织布机……透过一种商品,他们一下子看见了无数商品的网状关系,事情因此变得复杂而有趣。当他们回头去考察消费环节时,又真切地感受到一切商品的生产取决于实际需求,需求则受到消费者购买能力的制约——商品与人的生活状况密切联系,其变数太值得关注和研究了!他们发现,商品的价格不光是为了“赚”的主观决定,受到多重因素制衡。某类商品的供需关系不是简单的量上对称,其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供也不是被动应付和无所作为的。而社会产业的合理分工与良性协调,是维持需、产、供、销有序运行的根本机制和重要保障。于是赫然跳出一个问题:计划经济做得到吗?自由经济又怎么规避盲目性?他们觉察到,由于商品的生产环节纵横相生,加之需求与消费跟所有人的生活和生存状况紧密相关,那么,无边而强势的政治事实上随时随处都可能作用商品经济的运行及样态……在赵教授主持的作业讨论会上,虹说出了她和半文共同的观点:经济学可以批判和矫正政治。赵教授闻之异常兴奋,当即表示:这句话可拿到这次作业的最高分!并且戏谑地大赞: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