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姑且把这种方式称之为“表演法”。我们把生活当做一场戏,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的演员。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件里,社会对我们有着不同的期待。一个胆小、怯场、不敢开口的我们是本色的我们,可是作为进入某种角色的我们,就变成了符合这个角色期待的我们。在面对一些场合或者人物时,我们不妨把自己当做一个去演戏的演员,等到入戏时,对方不过是一个和你演对手戏的另外一个演员,你所说的不过是一句句台词,在这个舞台之上,可以由你任意地挥洒。
所以,在参加一些重大活动之前,我会首先为自己设定好接下来要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后生晚辈?还是一个口若悬河的演讲者?还是一个进退有度的面试者?然后我会开始调整自己的表情,同时自言自语开始说一些符合接下来这个身份的台词,等到活动真正开始时,我已经进入状态,能够整个人放松而投入地完成自己的角色了。而一旦放松下来,每一个人都可以机辩百出,聪敏多变。
平时看电视剧时,我也会有意识地学习一些演员的表达方式,这样来理解不同的角色需要什么样方式的表达,也很有帮助。毕竟,生活就是一台戏,人在戏中,又在戏外,有的时候你也很难说得清楚哪个是戏,哪个是生活,哪个是演着某种角色的我们,哪个是真正的我们。
上面讲得,其实是一个道理,也就是“口在外面”的道理,嘴巴长在我们的脸上,是用来说话的,是外向的,我们应该把它当做一个展现我们才华的出口,敢说,这样才会把握住一些微妙的机会,给我们自己更多的发展空间。
但是,真正的口才,除了“口在外面”,更加重要的是“才在里面”,除了要“言之”,还要“有物”。
我见过有的人,可以一直滔滔不绝地说话,可是他的话让人很难抓得住重点,逻辑也不甚分明,久而久之则变的毫无意义且让人心生烦躁。有人问,有的时候他们倒是不怕说,但是不知道说什么好,感觉不会说。这个时候,其实就是“才在里面”的问题了,口不过是一个出口,所说的东西,究竟还是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和思想,这里面或许有一些花哨的技巧可以辅助提高一个人的口才,但最终吸引人和实打实的,还是一个人内在的东西。
要真正提高口才,没有别的取巧办法,只能够广泛涉猎。所谓厚积薄发是一样的道理,等到有了一定的积累,自然也就能够侃侃而谈。
但是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储备毕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同样也有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让我们来应对一些场合。在进行一场面试或者参加某场活动或者某个酒席之前,一定的检索功课是必要的,有那些人出席?他们的背景如何?喜好什么?或者这个公司的情况如何?需求岗位的情况如何?……这些是有针对性的话题,还有一些泛泛的打开局面的话题,比如对方的家乡,家乡的乡土人情,最近的重大时事等等,这些必要的功课我们如果能够做好,等到正式出场时才可以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口才,毕竟只是一种技巧性质的东西,为什么放在这本书里面专门谈?当一个人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时候,也是这个人的自信心不断增强的时候。而只有一个自信的人,才能够在认识自己、审视自己之后,去做出自己的选择。秦国的张仪有一次遭难,醒来后的第一句话是我的舌头还在吗?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他打开了秦国在战国的外交局面,口才之重要,实则已经超脱了技巧的范畴,而内化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一部分。
口在外面,才在里面,里外兼备,是个“团”字,这个团字的意思,是能够把我们所有的综合素质和才华聚集在一团,通过这一张嘴巴展现出来,取得成功。
9.0禅录:
禅是“说不得”,可是要达到大禅师们那种不说的境界,首先是“说得”。口才给人底气,给人选择自由生活的底气,重要大概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