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天边吹来的风

这是一本很容易被错过的书,平白无奇的书名——《我的阿勒泰》;并不漂亮的装帧;作者的名字也不响亮——李娟。每个人都遇见过这种名字,可能是你的小学同学,中学同学,高中同学,反正这辈子你总是遇见她,然后忘掉她,它普通得就像李强、张强、王强一样,面目模糊,一抓一把。

要不是之前听说过这本书,绝不会抓起来看(你看,好书就是这样与我们失之交臂的)。我不知从哪得来这么一个印象,这是一个在阿勒泰支教的女老师的散文集,而我的本意只是想看看这个老师到底有什么了不起——我可不止一次听见有人推荐本书。

就这样打开书本,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是一个远在新疆阿勒泰,混住于哈萨克牧民中间开杂货铺家庭里的小姑娘。她孜孜不倦地叙述她的生活,那片草原,那些牧场,那些高远的天空,牛和羊,她家的小杂货铺,她乐观的母亲和外婆,那些哈萨克族小孩,蝗灾与河流,时间与季节。她在讲述她的生活,而她的生活这样鲜活而陌生。

是的,陌生在这里起到了一定作用,我们大多数人终日混迹在城市的车水马龙之中,谁见过草原、马?谁在荒野里睡过觉?谁知道零下42摄氏度是什么样子?遥远是动人的风,风中还有香,是她的文字,这就完全要归功于作者,与距离无关,好文字总是一招致命的,看一眼就知道,藏也藏不住。

说李娟的文字好,大概没有人会反对。就像你说董桥写得真是好,大家都说,是啊,是啊,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好。

董桥是要求读者的,他的文章拒绝低俗肤浅,有着一种典雅郑重的贵族气味,这种味道有点像老旧房子里的尘味,如果你不能欣赏它,就容易被它呛着。

李娟的文字不是这样,它不要求任何人,它自由(董桥的文章像给捆住了一样),像天边一棵树,长在那里毫不在乎,但你一看见它就要惊呼:太漂亮了!这漂亮来自直觉,文字的直觉,有些人写起东西来就是有那么一股子灵气,任何理论也无法捕捉。

当然,光有这股子灵气是不够的,容易耽溺在细节、情绪、自我和文字中,不是不好,只是狭小了。幸好李娟还有幽默,幽默打通关节,活络血脉,文章满身的精神,从头到脚都好看。

阿勒泰牧区,离开现代化,面对荒野和戈壁,没完没了的一个又一个日子,是很容易生出寂寞的。但在李娟的文字中,只有热爱,用个时髦的词,大片大片的正能量,静静蛰伏在书本中,等待每一个读者前来收割。

这不容易,得心胸开阔,还有真诚和天真,前者是一切好书的基础,而后者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体里消失。天真是什么?天真是对整个世界、万事万物的好奇和相信。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以时间分段,第一辑《阿勒泰文字》写于2007~2009年;第二辑《角落》,写于2002~2006年;第三辑《九篇雪》写于1998~2001年。正如作者在序文中所说,这样的安排可以看到变化,文字的成长。《九篇雪》里的文章更自由,更多情绪,也更松散,前两辑的文章则饱满多了,不仅幽默,而且丰富。

在经验匮乏者的眼中,李娟的阿勒泰怎么有这么多故事,是一个谜。而我相信,是太多的故事在我们身边发生而我们不为所动。太累了,太多焦点,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们习惯于通过镜头、屏幕、别人的叙述来获得信息和故事,而早早丢弃了长在身上的眼睛。

是这样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