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如何论功行赏(3)

这里的周是魏王咎的相,后来的魏王豹是项羽封的西魏王,楚汉相争时,站在项羽一边,为汉军所破,在荥阳被杀。雍齿早期曾背叛刘邦投靠魏之周,刘邦自薛回师,雍齿不纳刘邦,反为魏守城,刘邦攻城未能成功,因而心中对雍齿非常愤恨。尽管后来雍齿又回到刘邦手下,但这件事刘邦还是一直记在心头,想着找机会算账的,这在当时众人皆知。如今连雍齿这样与刘邦有宿怨的人也封了侯,那么其他人也就放心了。这是张良为刘邦出的点子,从而使多数人都能安下心来,知道封赏只是时间问题,只要耐心等待就行了。

封赏结束以后,大家还是担心,说不定哪一天刘邦说变脸就变脸。刘邦即帝位以后,会不会还有变局,那些功臣宿将们心中都还有顾虑。怎么才能使他们真正安下心来呢?这就是刘邦与功臣宿将们立下的白马盟誓,表示世世代代将信守承诺,决不食言。《汉书?高帝纪》之末,称刘邦“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所谓“与功臣剖符作誓”,便是指刑白马对天盟誓,用丹硃书写,并铸在铁券上,以示永久,用“金匮”(即金属的盒子)装起来,以石为室,来放那个誓言,并且藏在宗庙,以示庄严隆重。

在《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的序文中,讲了这个誓文的内容,那就是:“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也就是只有刘邦的子孙可以封为诸侯王,只有被刘邦封侯之功臣的子弟才能袭封侯,谁违背这个誓言,那么天下可以起兵共同讨伐他。这是为了把刘氏与功臣宿将之间的联盟关系凝固化,它标志着,汉王朝的天下,是刘邦与百余封侯的功臣宿将们一起打下来的,姓刘的世世代代称帝称王,而功臣宿将们世世代代为侯,永远不得变更。故誓文中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意谓只有黄河之水少若带,泰山之石危坠,那时国乃灭绝,目的是通过帝室与功臣的共同努力,使王朝永远安宁,恩德延及子孙。盟誓的这些内容在《汉书?王陵传》和《汉书?周亚夫传》中也得到了印证,那都是刘邦去世以后的事。《汉书?王陵传》云:

为右丞相二岁,惠帝崩。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

《汉书?周亚夫传》所言之事在景帝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要封王皇后之兄王信为侯,景帝感到为难。

上曰:“请得与丞相计之。”亚夫曰:“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上默然而沮。

在“白马盟誓”的背后,刘邦还有这样一层意思,即要保刘家王朝的天下,只靠刘姓子孙是有难处的,还得靠功臣宿将的子子孙孙一起来维系,故在刘邦看来,要维持这个王朝统治必然是一个带有世袭性的集团的共同需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