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狼”还是“羊”?(5)

当一个人的观点常被歪曲为低估人本身所固有的恶的潜在性的时候,我要强调的是,这种多情的乐观主义并不是我的思想方式。对任何一个有长期临床经验的精神分析学家来说,让他轻视人内部的破坏力量的确是困难的。他看到这些力量在患有严重疾病的人身上所起的作用,并且体验到,要制止这些力量的作用,把这些力量引向建设的方向上去,是极为困难的。对任何一个目睹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猛烈爆发的罪恶和破坏的人来说,要他对人类的破坏力量及其强烈程度视而不见,同样是不可能的。然而,存在这样一种危险性:今天,无能为力的意识以越来越大的力量紧抓住人(知识分子和普通人)不放,致使他们接受关于堕落和原罪的新的说法,从而让这样一种失败主义的观点得以自圆其说:战争是人的破坏性的结果,因而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以敏锐的现实主义为自豪的观点,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是不现实的。第一,破坏性欲望的强度并没有表明这些欲望是不可战胜的,甚或是压倒一切的。第二,这个观点的荒谬性还体现在这一前提中,即认为战争是心理力量的结果。事实上,我们在认识社会和政治现象的过程中,没有必要长时间地详细论述“心理主义”的这种幻想。战争是一些政治、军事以及企业领袖为获取领土、自然资源和商业利益;为防御其他国家对自己国家的安全造成实际的和宣称的威胁;为加强他们自身的威望和荣誉而做出发动战争决定的结果。这种人和平民百姓并没有什么两样:他们是自私自利的,几乎没有为他人而放弃个人利益的气魄;但他们既不残忍也不邪恶。这种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许好事要比坏事做得多,不过,一旦他们掌握了权力,指挥着千百万人民,并控制着破坏力量最大的武器时,他们就能造成巨大的灾祸。如果他们处在平民的位置上,他们也许只会消灭一个竞争者,但在我们这个权力世界和主权国家中(“主权”意味着主权国家的行动不受任何道德规律的支配和限制),他们就会消灭全人类。给人类带来危险的,主要是那些拥有非凡力量的普通人,而不是魔鬼和虐待狂者。但是,正如打仗需要武器一样,为了驱使千百万人冒着生命危险成为杀人凶手,也需要仇恨、愤怒、破坏和恐惧这些激情。这些激情是发动战争的必要条件,而不是战争的原因,就像枪炮炸弹本身并不是战争的原因一样。许多观察家评论说,从上述这个方面来看,原子战争不同于常规战争。也就是:一个人可以任意按一个电钮就能把装有核弹的火箭发出去,一颗核弹就可以杀死成千上万的人,然而这个按电钮的人几乎不可能有杀人的体验。而一个步兵,当他使用刺刀和机关枪的时候,他就会体验到自己正在杀人。尽管发射核武器的行为并不比踏实地服从命令更有意识,然而是否存在一个有关个性的深层结构的问题:产生这种行为的可能性不是由于破坏的冲动的话,那么就是对生活的彻底的冷漠无情。

我将列举下述三种现象,在我看来,正是这三种现象构成人的倾向中最不道德、最危险的形式的基础。这三种现象是:恋死、恶性自恋以及乱伦的依赖关系。当这三种倾向结合起来的时候,便形成了“退化综合征”,从而驱使人们去为了破坏而破坏,为了恨而恨。与这种“退化综合征”相反,我将要叙述“发展综合征”,它包括爱生(与恋死相反),爱人(与自恋相反)以及独立性(与乱伦的依赖关系相反)。只有在少数人那里,其中的某一种综合征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我们也不否认,每个人都可以朝自己所选择的那个方向发展:选择生或选择死,选择善或选择恶。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