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境逆境皆人生(1)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

——弘一法师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庄子的妻子生病去世了,他的好友惠子前来吊唁。

惠子看到庄子盘腿坐地,正在灵前鼓盆而歌,心中觉得奇怪,便责怪道:“你的妻子与你好歹夫妻一场,为你操持家务,生儿防老。如今她去世了,你不悲伤痛苦也就罢了,怎么还鼓盆而歌呢?这简直,简直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吧!”

庄子听了却不以为意,只道:“并非如此的。她刚死的时候,我如何会不悲伤呢?但在悲伤之后我才赫然发现,哦,原来自己也还只是一个凡夫俗子,不明白生死的道理,不痛彻天地之道……渐渐地,我也就不觉得悲伤了。”

惠子仍然不能理解,斥责他道:“生死之理又如何说啊?”

庄子解释给他说:“你知道生命起始之时,原本无生。不仅原本无生,而且原本就是没有形态没有形状的。不仅如此,生命最初也本无气。只因为阴阳交杂在天地之间,才有了气,因气而有了形,有了形才有了生,如今生又有了死。因而人从一生下来就是要面临死亡的,生死变化就犹如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这是生命的有常,无论她何时死去,我必将面对这一刻。她虽然是死了,但她其实仍然安详地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我又为何还要悲哀地哭泣呢?当时的悲伤是一时情之所至,因失去而感到痛苦,但如今我明白了这一切,所以便止哀而歌了。”

惠子有所领悟,问:“道理虽然如此,但情何以堪?”

庄子缓慢道:“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死生之物就好像是昼夜交替的事情,死生都是一气所化的,很多人不了解这个道理,故而才会产生悲乐之心。但既然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以理化情,还有什么不堪忍受的?况且世上的诸事对人来说,得者,时也;失者,顺也!”

生死是人生第一个命题,难解。但庄子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见解,所谓“死生,命也”,这里的“命”并不是指算命的命,而是指生死的本源。“其有夜旦之常,天也”,说的是我们头顶上的这片天,天黑天亮都是它的表象,其实天空本身不存在黑白,它是无常的也是有常的,在浩瀚宇宙中它的变化是那么微不足道。

对于一个得道的人来说,生死问题就不存在了,因为他已经看清楚了生死,不惧怕生死。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在人的一生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如果没有一颗平和的心,很可能深受喜怒悲欢的折磨,郁郁不解。我们不要求任何人都看清生死,但如果能够看淡变故,哪怕是稍微可以看淡生死,能够用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来面对世事,就不会陷入过度难耐的大喜大悲。

法师在修行佛法的过程中,培育出来的禅定与智慧,能帮助他面对变故时以理智的状态处理问题。智慧能够令人明确地判断是非黑白,所得所失,该弃该守。正因为有了智慧才产生了定力,能够让人们有足够坚守的立场来巩固自己的内心,防备外界的诽言诋语,独守自己清净无垢的空间。这样的人不会因为变故而失去自我,更不会为了争取他人的另眼相待而奉承献媚,奴颜婢膝。在大起大落中容易完全失去自我的人,其内心定然不够坚定,原有的立场与操守定然不够分量,也极容易在风雨中丧失方向。

生命历练的确是异常残酷的,那些无常与变故虽说是生命中的必然现象,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淡然处之的。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修心来化解忧虑,加深自身对佛法的认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只要我们有坚定的决心,有坚强的信念,每日多多努力,度过生命中的惊涛骇浪又有多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