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牢骚(2)

有关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在《女性的大脑》一书中被称为“一夫一妻制基因”)的研究显示,这种基因有两种变体,长变体和短变体。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的长变体会促进情感交融、交配,以及礼貌的社交行为。人类的灵长类近亲倭黑猩猩体内存在长变体,它们更易拥抱、接吻,甚至会用交配来保持和平状态。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的短变体出现在黑猩猩种群。同时,有趣的是,自闭症患者也拥有这种短变体基因,他们缺乏社交和情感交流。

抗利尿激素也会使人思路更清晰,注意力更集中,记忆力更好,还会使人更好地控制情绪。海伦·费舍尔的脑成像研究显示,恋爱时间较长的人,大脑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注意力、感情、记忆力在此区域相互影响)和处理情感的大脑岛叶(insular cortex)活动更频繁。所以,大脑会制造并处理情感记忆。

男女相互吸引的初始阶段充满了如火的激情。走到依恋阶段时,更加平静,更加放松,进一步巩固了关系。催产素在两个阶段都有作用,能够拉近男女距离,让他们放下心中的防备,产生信赖和感情,保持情侣关系。眼神交流,即“长久的凝视”,可以十分有效地让女性产生亲密感,有时,还会产生性欲。望向别处、把身体转向别处,或其他影响情感交流的举动都会触发应激激素,抑制催产素和内啡肽的作用。

女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着我们需要情感交流,我们需要他人。在全球对90多个国家进行调查,超过90%的女性在49岁前至少有过一次婚姻。美国女性的结婚、离婚、再婚率较其他国家的女性要高,但美国18岁以上的成年女性有一半仍未婚。2000年之后,18岁以上的未婚成年女性人数又从4500万上升到了5600万。40%的初婚最终以离婚告终,拥有大学学历的中上等阶级初婚后离婚率最低,三对中有一对离婚,美国的离婚率最低也不过如此。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the Maslow hierarchy of human needs)以食物和住所等基础需求开始,不断向前向上延伸,然后是对安全的需求,对情感和归属感的需求,对自尊的需求,最终到达自我实现的需求。婚姻的演变过程也是如此,婚姻一开始时是为了免遭暴力侵害,保证食物和庇护所,然后转变为结成伴侣,注意力转到爱和性上来,最终到达自我表达婚姻(译注:为了升华自我而寻找另一半结婚)。现在的趋势是为了个人成长和探究自我而寻找伴侣。婚姻的质量会影响个人幸福,婚姻问题也会带来抑郁或其他精神方面的影响,而一个健全的婚姻则会产生积极影响,让我们愈来愈健康,愈来愈强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