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带来全体的疗愈

医学和心理学的领域是无法研究、量化或拿到显微镜底下解剖的,是我们彼此间的深刻联系,以及每个人内心对于和谐共处的本能渴望。

科学或许已经开始认可非洲的人们知道已久的事实,那就是人与人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即使科学还无法完全解释我们对彼此的需求。为此,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学系系主任莉萨·柏克曼博士研究了七千名男女。根据她的研究结果,社交孤立者比享有强大的人际后盾者更容易早逝。更令研究者讶异的是,有一个强大社交圈但生活习惯不健康者(抽烟、肥胖、缺乏运动),实际上比社交淡薄而生活方式健康的人更长寿。

另外,在《科学期刊》中的一篇文章则总结道:比起抽烟,孤独是疾病与死亡更大的风险因子。换言之,孤单寂寞比香烟更快杀死你。无论我们认同不认同,我们都是和彼此深深相系的,我们互相需要。我们演化成这个样子,我们的生存也仍旧有赖于此。

当我们满不在乎,当我们缺乏同理心,当我们不肯宽恕,我们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然而,受苦的不是只有个人,整个社会也会受累,最终全世界都要受罪。我们生来就是要活在一个互相依存的精细网络当中,无论喜欢不喜欢,我们都是兄弟姊妹。不把别人当人来对待,不把别人当成兄弟姊妹来对待,无论对方做了什么,你都是在违反人性的法则。而毁坏了互相依存的人际网络的人,是逃不掉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的。

在我自己的家族里,手足不和已经演变成跨世代的鸿沟。当大人之间因为受到某些冒犯而拒绝和彼此讲话,无论是最近的事,还是很久以前的事,儿孙辈就失去了拥有强韧家庭关系的喜悦。儿孙们可能永远也不知道冰冻三尺所为何来,只知道“我们不去看那个阿姨”或“我们不太认识那些表亲”。上一代的宽恕,可以为下一代开启通往健康关系与情感后盾的大门。

如果你自身的福祉——你的身体、情绪和精神健康不足以作为宽恕的理由,如果你的人生和未来都构不成足够的理由,那或许为了你爱的人、为了你珍爱的家人,你会愿意去宽恕。愤怒和苦楚不只毒害你,也毒害你所有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