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不断有人来到灾区,指定要买砖带走。他们比较特别,不要机器流水线上生产的,而是要村民手工打制的。这是为什么呢?他们是灾难旅游者——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灾区已被改造为了旅游区,建立了遗址公园。这里变得十分热闹了。新修的柏油路上,穿梭不停的是开摩的接游客的,而沿路都是农家乐,顾客盈门,六十元一斤的野生鱼供不应求……除了走走看看,游客们总是想要带一些纪念品回去。再生砖的确是最为引人注目的特色产品。针对游客们的需求,制砖者重新将砖头作了个性化的处理,把它们小型化、纤巧化,以便于携带,也做成了不同的几何形状,有的像锁,有的像船,有的像动物,还在上面描上图案,竹子呀,熊猫呀,山水呀,美女呀,这些在真正的艺术家(比如建筑师)看来俗不可耐的事物,如今竟然也令砖头大增其辉。所以说,所谓的艺术,就是以这样的方式,重新回来了。因此,生产旅游纪念品,也成了再生砖产业链走向大繁荣的一部分。母亲的砖厂的主体业务已然是这样的了,她的员工们每天开着汽车,忙碌地往景区的摊点供货。母亲眼看着砖块一车车远去,脸上飘荡出了少女般的光熠。这着实让人惊异。在灾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是面无血色的,憔悴苍老,像个死人。
另外一些人的身份则比较特别,他们购买再生砖的意图也不太一样。比如,对于再生砖学的专家来说,他们把砖带回去,是要在实验室中作研究。还有当年参加救灾的志愿者,在这里洒过血和泪,他们买下再生砖,则是为了温故。但还有一些人,来历和用意均不明确。
有一次,我正和女友在省会城市的一家酒吧里坐着聊天,忽然被一种想哭的感觉攫住,周围鬼气弥漫,红男绿女妖影幢幢。这吸引了我。我缓慢站起身来,在女友诧异的目光中,在酒吧里梦游般走来走去,似乎要寻找什么。我终于在靠近乐池的一面墙上,看到在一组普通砖中,交杂镶嵌了十几块再生砖。我叫来吧主。
“我认识它们。是我家生产的。”我激动地说,“瞧,上面有特殊的印记。你知道吧,再生砖是一种特别的产品,每个企业生产的,都有自己的标志。”我指着砖面上的一个图符说。它看上去像我母亲那红红的、迷离而亢奋的眼睛。吧主很吃惊,恭肃地看定我。而我女友的表情中也流露出了钦佩。
吧主坐下,叫服务员添了酒,敬了我一杯。他说,他有一次途经灾区,看到这砖,觉得它一定是一种艺术品,很适合用来装饰酒吧,便买了带回。果然,有了它们做“镇吧之石”,连回头客都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