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师不由自主抬头看看陈小兰,这孩子真会说话。再低头扫一眼简历,党员,硕士,将来许是个培养对象。她换上笑脸说:“好啊,欢迎你来玩。”
走出办公楼,陈小兰舒了一口气,未婚证明放在提包里,紧紧靠着身体。天空明媚澄净,谁说上海看不到蓝天,在春夏秋冬的每个季节,只要你用心观察,总有几天能望见水滴一样透明的无尽蓝色。陈小兰喜欢笑脸,哪怕别人不是真心的,只要是笑脸,她都喜欢。她渴望合群,和大家在一起,聊聊天,谁也别跟谁针锋相对,如坐春风,这才让她感到安全。
进了单位,拿林健康的原话,她“不对别人构成威胁”。落选赴英国教师培训班后,同事们渐渐发现陈小兰一遇比赛就紧张,根本不是竞争对手,结果,大多数人打心眼里和她处得很好。
与世无争,这就是陈小兰的生活!如此退让,难道还有人恨她入骨?
陈小兰将人际关系排查了三遍,找不出半个与自己有过节的人!
不是针对自己,那么,又是针对谁呢?针对林健康?
陈小兰心中一凉,望了望周围,似乎空气里还隐藏着凶险的蒙面人。她抹抹眼泪,起身走向卧室,从书柜最下层拽出两个大牛皮信封。林健康有个存档习惯,凡是发表的文章,都要在牛皮袋里放份原件,便于今后查找复印统计成果。
她哆嗦着抽出一叠报纸刊物。先排除学术期刊,学术文章讨论的都是百年千年前的事,得罪古人后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文化刊物和报纸上的杂文评论才是重点,激浊扬清,一不留神就能引发纠纷,二不留神还会惹上一身官司。
《我的旗帜》、《新“与山巨源绝交书”》、《物质乎精神乎》、《21世纪的文化》……陈小兰躬着腰,手指按住书页,一字一句念着。这些文字她很熟悉,正式发表之前全都读过。林健康虽然用词大胆,但基本上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对价值观混乱等社会现象进行批评,呼吁建设新文化体系。文章里没有提到任何具体人物,谁会傻到主动对号认座?
念书时老师说过,要学会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陈小兰将林健康的每篇文章反复读了三遍,除了读出文字中的内容,只读出文字的下面是一张A4复印纸。她是个善于自省的人,什么事不明白,一定先想是不是自己出了问题。现在她就想,也许自己孤陋寡闻,不了解文章的论争背景和写作背景;也许林健康批判的某种观点某人曾经提倡过,所以林健康就是间接批评此人了;也许此人是学界大佬,门生遍地,或者此人是大佬的门生,到处都有师兄弟……
她越想越害怕,一张看不见的大网似乎正从头顶徐徐罩下。她毛骨悚然,颤抖着拿起电话,当林健康在那头“喂”时,积蓄沉淀的恐惧、年轻女子的自怜、面对亲人的委屈、久别重逢的激动,种种情感齐聚心尖,陈小兰“哇”地大哭:“健康,健康,你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