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在非常岁月的非常劫难(3)

1972年6月4日,杨奇清在秦城监狱接待室见到了分别多年的亲人。他从里面的一个小门出来,毛毛一眼就看到父亲,大声叫着。孩子们看到父亲的背驼了,面黄肌瘦,皱纹布满额头,走路变得蹒跚,十分辛酸。然而,杨奇清见到夫人与孩子们来了,非常高兴,一一询问他们的现状。孩子们实在不忍心告诉父亲有关家庭的艰难处境,只是敷衍地告诉他一切都很好,不想让父亲的愉悦心情蒙上一缕阴影。杨奇清嘱咐他们:“你们一定要相信党,相信组织,不要有抵触情绪,我的问题迟早会得到解决。”

见到杨奇清咳血,家人很紧张,为他的健康担心。杨清回忆说:“见面的时间仅一个小时。我们给父亲带来他爱吃的东西。毛毛把两块糖偷偷塞到父亲手上,被专案组人员看到,大声训斥弟弟,父亲又把糖还给毛毛,说:‘你替爸爸吃吧!’牢狱的迫害,能够摧残父亲的躯体,疾病可以侵蚀他儒雅阳刚的容貌,却未能改变他爽朗乐观的性格和脸上展现的淡定笑容。”

这年7月,杨奇清在狱中病情加重,咳血不止。这时,专案组才把他送到专门为监狱犯人看病的复兴医院住院。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后被送到北京医院高干病房接受治疗。江青一伙及其在公安部的党羽对此深为恐慌,硬说成是“保外就医”,继续对杨奇清进行监视和迫害。

杨奇清出狱后,得知儿子杨波和女儿杨清分别上了大学,十分高兴。他仔细询问杨清所在班级的情况。女儿告诉他:“我所在的华师7304班有25人,党员3人、团员20人,有2名英语专业辅导老师和1名专业辅导员。”听后,杨奇清教导女儿:“政治上,你要积极要求进步,起骨干作用,多多与党员学生接触,关心班里同学,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除此而外,还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精通英语,现在外语干部极其缺乏,毕业后会大有作为的。”

杨奇清在生活上也关心孩子。杨清回忆说:“父亲没有给我买过新衣服,只是把以前的衣服装入纸箱,亲自写上我的名字和地址,寄往学校。当我收到纸箱,看到上面那熟悉的笔迹,心中感到无比温暖。”在学校,杨清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克服干部子弟身上的弱点,去湖北农村开门办学,接受党组织的各种考验。1976年,她终于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杨清把这一喜讯第一时间告诉父亲时,杨奇清特别高兴,自豪地说:“现在,我们不仅是父女关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同志关系!”

杨奇清虽然出狱了,但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军代表派人在家门口24小时监视他。杨清记得,凡是来看望父亲的,要报名字,记车号。“部里的老同志就和监视的人捉迷藏,趁他们值班换岗的时候,偷偷到家里看望父亲。外地的同志纷纷打电话来问候。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父亲还是反复教育我们,不要有悲观情绪,要相信党、相信中央,他的问题一定会解决。困难的日子总会过去。我们就当是二度长征,咬牙坚持,光明就在前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