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内保健医的健康宝典(1)

延安时期,毛泽东为许多人祝过寿,可是却拒绝别人为他做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相对稳定下来,这时候人们想为毛泽东祝寿,但他依然坚持不过生日,还说:“不做寿。做寿不会使人长寿。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步入老年后,毛泽东似乎开始注意自己的生日,但他仍旧不接受别人的宴请,只是在每年12月26日这一天邀请身边工作人员一起吃汤面,餐桌上没有珍馐美味,更没有寿星端坐、接受别人跪拜祝寿之类的旧俗。

1952年12月26日,毛泽东59岁生日(民间习俗为六十寿)。当天,毛泽东醒来后,吩咐值班卫士把王鹤滨叫去陪他吃饭。和往日一样,餐桌上已经摆好了几碟酱菜、辣椒、腐乳等按湖南口味制作的小菜,还有一碟酱牛肉片,没有摆主席平常吃的米饭和炒菜,但多了一盆汤面(长寿面),且桌上还摆着两只盛着红葡萄酒的高脚酒杯。王鹤滨见此,就问主席的厨师:“今天是主席的生日,餐桌上的另外一只杯酒是给谁准备的?”厨师表示不知道。

就在这时,毛泽东走进餐厅,用手势招呼王鹤滨坐在他一旁,端起葡萄酒,说:“王医生,今天是我的生日!咱们不祝寿,但可以吃汤面,行吧?祝寿不会使人长寿,对吧?人活百岁就很不得了喽,哪有什么‘万岁呀’!”毛泽东说完,自己也笑了起来。于是,毛泽东与王鹤滨干怀庆生……

王鹤滨1953年11月离开毛泽东到北京俄语专科学校留苏预备班进修。这其中当然与他本人渴望深造的意愿有关,但也与江青难以相处有关。王鹤滨说,自己在主席身边工作的那几年里,主席很少生病,印象当中只有一次感冒,打消炎针后,很快就康复了。

早在延安时期,王鹤滨就和江青打过交道,对她的印象并不坏。在解放战争时期,他跟傅连暲西渡黄河给毛泽东等人检查身体,也为江青做过检查。当时江青在回答傅连暲的询问时,言谈随和,笑语风声,衣着朴实,给王鹤滨的印象比在延安时还好。

1949年8月王鹤滨担任毛泽东的保健大夫后,和江青的接触自然更多了起来,他常遵照专家会诊做出的医疗方案,为江青做治疗。当时他为江青做得比较多的是静脉注射,江青对他的注射也相当满意,称他为“神枪手”。王鹤滨认为,此时为江青做的这些治疗,精神安抚的意义远远大于真正的医疗意义。注射的都是维生素、葡萄糖之类的药剂,王鹤滨谓之为“安慰剂”。他认为江青的肌体实际上并不缺乏这些,而是缺乏正常的工作。

王鹤滨说,在20世纪50年代初,自己所接触到的江青尚无什么权力,只觉得她的精神世界很空虚。渐渐地,由于江青长期不工作,她的脾气越来越乖戾,有时甚至是骄横。她与周围的许多工作人员发生摩擦,而工作人员都出于对毛泽东的敬爱,一再对她迁就忍让。李银桥就告诉王鹤滨:“江青不好相处,有时还与主席吵闹,弄得主席也没有办法,不了了之,让她几分。”

因为江青的性情没有好转,与周围工作人员的关系也日益紧张。王鹤滨与江青出现最激烈的“冲突”,是在全国生产节约运动背景下,由中南海里中共中央的领导人们自觉提倡节约生活开支引起的。当时,毛泽东专门找王鹤滨谈话,要他下决心,把生活开支往下压。王鹤滨感觉已经无法再压了,但毛泽东还是要他想办法。他只好把以往敞开供应的水果,改为定时定量供应。这一改变引起了江青的不满,不论王鹤滨怎么解释,江青都不满意,甚至指责卫士们随便吃水果。这让王鹤滨感到为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