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叔成为毛家孩子“家长”的内情(2)

1954年11月,王鹤滨去苏联留学,曾去中国驻苏大使馆请有关同志带自己去医院看望病情还算稳定的毛岸青,随后将毛岸青的情况写信给毛泽东,信里还装上了毛岸青在苏联的画作。

1958年6月,王鹤滨从苏联学成归来,被分配在北京医院工作过一段时间。毛岸青回国后,王鹤滨曾与有关专家一起为毛岸青会诊过,提出过医疗和疗养方面的方案。

长子毛岸英洒血异国他乡、次子毛岸青因病被送往莫斯科治疗不久的一天,毛泽东忽然听说失踪的三子毛岸龙(与毛岸英、毛岸青都是杨开慧所生)、四子毛岸红(贺子珍所生)有了下落,王鹤滨等身边工作人员都为之高兴。江青也很关心这件事,王鹤滨是从江青与毛泽东议论这件事时才知道一点儿讯息。

虽然经过了一番努力,有了线索,但是不是因为时间、地点对不上,就是由于其他原因确定不下来,结果毛泽东叹息道:“不找了,如果他们还活着的话,他们还有养父母啊!”王鹤滨在晚年还为之惋惜,说如果那时候有现代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急于否定,做一下DNA比对就可以确定父子间是否有血缘关系。

毛泽东很难得和他的两个女儿在一起享受家庭的快乐。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毛泽东既是一位十分重感情的父亲,同时又是一位十分严厉的一家之长。王鹤滨说,毛泽东喜欢淘气的孩子,更喜欢会淘气的孩子。毛泽东反对做父母的干涉孩子们的自由,希望他们能独立自主,不要依赖父母,更不允许他们打着自己的旗号去谋求便利。

李讷取“李”姓,是随其母李云鹤(江青原名)的姓而来,李敏(毛泽东与贺子珍所生)则不同。

李敏出生在陕西保安,生下来时又瘦又小,邓颖超看望时说:“真是个小娇娃,一个小娇娇。”毛泽东听了,便说:“对,就叫娇娇!”新中国成立初期,李敏住在中南海时大家都叫她“娇娇”,称呼她时谁也没有加过姓,叫得顺口而亲切。王鹤滨说,李敏的名字是她回到毛泽东身边以后才起的,那时北平已经和平解放了。李敏的姓既独立于其母亲的姓“贺”,也独立于其父亲的姓“毛”,这样也只能与毛泽东曾经的化名“李得胜”的姓挂上钩了。

据李敏回忆,她的名字是毛泽东在她小学毕业要上中学时,才给她起的。当时,她曾经问毛泽东为什么让她姓李,不姓毛?毛泽东没有直接告诉她为什么,而是讲了自己曾经用过的化名“李得胜”的由来。

李敏与妹妹李讷在姓氏上统一起来了,这样毛泽东的儿子取姓“毛”,女儿取姓“李”。王鹤滨认为,二者的李姓来源不同,一个来自毛泽东早年的化名,一个来自江青的原名。“李讷出生时,还没有毛泽东的化名‘李得胜’,这样算来‘李讷’的名字比‘李得胜’的名字还大五岁,所以说李讷的姓与李云鹤有关、与李得胜无关——在延安时,可以说直到现在女孩子随母姓是个‘时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