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太极拳套路相对于现行太极拳套路更具养生价值(1)

既然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鼻祖,那为什么现在练习杨式太极拳的人更多?

由于陈式太极拳长期以来只在家族内部秘传,而杨式太极拳广泛传授,所以

源自陈式太极拳的杨式太极拳反而更为流行。但随着近代陈式太极拳逐渐走出陈氏家门,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领略正宗传统太极拳套路的魅力。

杨式太极拳来源于杨露禅。他学成陈式太极拳以后,去了北京教拳。许多王公大臣和贵宦子弟慕名而来。杨露禅发现这些人虽然生活奢侈,但是体弱多病,想要学武延年益寿,却又不愿刻苦锻炼。杨露禅为了使他们能够习练太极拳,于是将陈式太极拳所有套路中的刚劲动作删去,对缠丝劲也作了改动,使太极拳的姿势较为简单易学,适合更广泛的人群练习,尤其受中老年人欢迎。杨露禅创编的这套太极拳,后来经过其子、孙的修改、定型,便成了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在王公贵族之间传播后,又向民间流传,因此比陈式太极拳的广泛传播早了一百多年。而与此同时,陈式太极拳还墨守着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陈规,所以现在练杨式太极拳的人比练陈式太极拳的人要多。但假以时日,相信更多的人会走进陈式太极拳博大精深的世界。

传统套路和竞赛套路有什么关系?

当今大部分人习练的太极拳,是国家体育总局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选取部分动作编串而成的简化太极拳,称之为竞赛套路 24 式、36 式等。究其缘由,是因为太极拳传统套路流派众多,习练困难,为了向大众普及太极拳,才有了简化而成的竞赛套路。它动作统一,更适合表演,不太考虑拳的技击作用,没有实战能力,且失去了文化底蕴,准确来说,更像是太极体操,与传统太极拳相去甚远。

与传统套路相比,竞赛套路的习练方法存在很大的问题。方法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比如说,竞赛套路的 48 式之中,运臂划弧上抬,手臂高出肩膀许多,配合的是蜿蜒的动作,这样导致手臂与躯干脱节。而在传统套路中,则讲究沉肩坠肘,松腰松胯,这是符合拳理、有益身心的,竞赛套路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再比如,竞赛套路中的抱球动作,肘部已经上翻,变成悬肘了。而在传统套路中,则只有“合”这个动作,与“收发开合”连成一体,依然讲究沉肩坠肘。传统太极拳的拳理、动作和心法,正配合人体脊椎保健的需要。太极拳强调放松,姿势正确,不过分扭曲身体,动作缓慢匀行而圆活,使脊椎处于放松状态。

正确的姿势能改善脊椎的偏歪、变形,促使脊椎发挥正常的功能,减低与脊椎相关的疾玻圆活的动作可使内在气血和顺,还可使精神放松,起到有病治并无病强身健体的作用。左歪右斜,前挺后弓这些无意识的动作,都会对神经系统起到压迫作用,导致神经系统传导迟滞缓慢。

在传统套路中,对于脊椎要求屈中求直,但在竞赛套路中更讲究美观,而屈中求直退居其次。所以竞赛套路要求把膝盖往前弓,腰尽量挺直,形成一个弯曲的状态,这不符合养生的规律。

整体来说,竞赛套路为了竞技的美观、大方,从根本上扭曲了传统养生的一些原理。脊椎和膝关节动作不准确,这是两个最大的问题,所以很多人在练习过程中,会觉得膝盖疼,甚至很多老年人会练到膝盖受伤。故太极拳界,甚至包括杨式太极拳流派,都在批判竞赛套路。

为什么选择陈式太极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