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古籍退而不休(3)

更难得的是,在《百衲本二十四史》的辑录过程中,张元济创立了古籍整理的一整套学术规范。比如他在前人校书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校勘方式,从各种各样的纷杂版本中,提纲挈领,找出版本源头,正确判定版本价值,作为选择底本的依据;将校勘与考证相结合,精心考订,择善而从。这些准则至今仍被古籍校勘界奉守。

胡适看过这套书,评价道:“此书之出,嘉惠学史者真不可计量!惟先生的校勘,功劳最勤,功用最大,千万不可不早日发刊。”

《百衲本二十四史》出版的喜悦没有持续多久,就迎来商务印书馆历史上最大的挫折。1932年年初,“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1月29日,侵华日军有目的地轰炸了商务印书馆。日军认为,炸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多就可以恢复,只有把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这样的文化机关炸了,才难以恢复。

这次轰炸造成商务馆损失上千万元,80%以上资产被毁。同时被毁的还有东方图书馆珍藏的45万册图书,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古籍善本和孤本。轰炸停歇后,张元济看到自己工作几十年的地方火光四起,纸片飘飞,一片狼藉,禁不住潸然泪下。他对夫人说:“工厂、机器、设备都可重建,唯独我数十年辛勤搜集所得的几十万册书籍,今日毁于敌人炮火,是无从复得,从此在地球上消失了。”

“一?二八”之后,张元济非但没有气馁,反而以一种责无旁贷的紧迫感更加努力地工作。要知道,此时他已经是一位65岁的老人了。他抓紧时间继续辑印《百衲本二十四史》,又主持东方图书馆复兴委员会,撰写《涵芬楼烬余书录》,他说“烬余”两字,意在“志痛”。

在给胡适的信中,张元济表达了复兴商务馆的决心:“商务印书馆诚如来书,未必不可恢复。平地尚可为山,况所覆者尤不止于一篑。设竟从此澌灭,未免太为日本人所轻。”

正因为有这样非凡的决心,商务印书馆在古籍出版方面不但很快恢复,甚至超出了以前的水平。轰炸事件对于张元济内心的震动是巨大的,他知道,时间紧迫,晚年也绝不能懈怠。

1936年10月,张元济70大寿在即,同人好友想为他做寿。他坚决推辞,只答应由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一本《张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纪念论文集》,而他自己在生日临近时,去了杭州,婉谢大家要做寿的好意,把寄来的礼金礼品悉数退回。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