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在作战 31

陈晓兰请医生检查舅妈的瞳孔。没想到,在这家现代医疗设备齐全的三甲医院居然找不到一只常用的诊疗用具——手电筒。陈晓兰只好从手袋中取出手电筒递过去。陈晓兰已发现舅妈瞳孔扩散,对光反射已经不存在,手脚出现大片淤血,实际上已经死亡,心跳和呼吸之所以还有,那是在呼吸机与药物作用下的一种假象。

“扩散没有?”她问。

“没看到边缘。”医生说。

这是什么话呢?瞳孔扩散还是没扩散,病人死了还是没死,连这一点都判断不出来吗?陈晓兰要求撤掉呼吸机。医生说,只要病人心脏还跳就不能撤,要撤需要征得上海市医保局的同意。荒唐!陈晓兰拨通医保局的电话,得到的答复是:我们不可能作出这种规定。

“你在撒谎。医务人员是不能撒谎的!”陈晓兰气愤地说。

“我记错了,是我们医院的规定。”医生说。

“你们哪位院长规定的?你讲吧,我可以打电话问。”

“不不,是我们科主任规定的。”

“你们科主任我认识。”陈晓兰说。

医生不吱声了,只好同意撤下每小时收费8元的呼吸机。当医生拔掉插在张印月嘴里的注射器时,鲜血和血块从嘴里喷涌而出。这又是陈晓兰从来没见过的现象。医生解释说,这是病人牙齿出的血。可是,她满口的假牙,难道假牙也会出血?

老人死了,在医院走完了最后的旅程。在去世前的5天里,老人的尿量只有40毫升。可是在最后这3天里,医生给她输液1.9万毫升(约19公斤)。她是背着沉重的药液离开人世的。

在SFDA的药品法则里写着,100毫升以上的输液叫大输液。国际医生的用药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注,能肌注的不静脉注射和输液。可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输液却成为当今医生的首选。医学专家认为,“输液产品是直接进入人体血液的药品,哪怕将0.05毫米直径以下的不溶性微粒带入人体,微粒也不会被排出,能造成静脉炎、肺动脉炎、肉芽肿、栓塞等,灭菌不彻底的药品还会造成中毒甚至死亡。”在国外,大输液前需要病人和家属签字,病理科主任签字,药剂科主任签字。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大输液的产量只有3亿瓶。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大输液的产量已达到32亿瓶。其中,一种新型包装的大输液产品,国内制药企业一下子从国外引进了37条生产线,此外还有10多条生产线正准备投产。大输液成为中国制药行业5大制剂之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