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商埠”(3)

按现在的话来说,一座城市餐饮业的兴旺,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经济的活力。

梧州开埠较早,商旅云集,工商业持续繁荣。据1935年版《广西一览》所载,当时的梧州“蔚为士商汇集之所,百货出入之枢,实为全省商业之重心也”。

当时,梧州市内有大、小商号1393家,其中出口商号就有100多家,商业资本总额在全省总额中比重为63.3%,居广西各城市之首,广西政财收入70%来自梧州商业税收。街市上已出现汽车等现代运输工具,抗战胜利后,还有商业民航飞机、商业电台与港澳、海外联系。

清末,梧州兴办了一批新式工厂,如炼锑厂、染布厂、缫丝厂、机器厂、船舶修造厂等。这些厂家,不仅是梧州最早的工厂,也是广西最早的工厂。梧州可谓“广西新式工业之发源地”,广西的主要近代工业几乎都云集于梧州。上世纪30年代,梧州即拥有机器制造、自来水、纺织、冶炼、制药、硫酸、电力、烟草、造皂、火柴等官办或民办工厂,而民办工厂占当时广西民办工厂总数的四分之三。其中的发电厂和自来水厂,其规模之大、用户之多,都是广西之最。1933年,梧州已有716家工厂,总资本242.7万元(银毫),工人4700多。

梧州是西江流域最大的货物集散地,云、贵、川大批货物沿江而下,经梧州关出口。梧州商行林立,大量的英、美、日商品从香港涌进梧州。梧州的沙街、九坊街的平码行,几乎全是出卖外国货。“进口的货物以洋纱、棉布、燃料、白糖、面粉、纸烟、火柴、剪口铁等为大宗;出口货物则以香信、木耳、瓜子、油类、赤糖、药材、木料、牲畜、香料、鸭毛、木柴、锰矿砂、大米及水果等为大宗。”(《广西年鉴》)三四十年代,梧州口岸进出口总值占全广西进出口总值的80%以上。

生意兴隆,银钱业也跟着被拉动,“资本最雄厚者,以银号为第一,平码次之”。1904年,梧州就有9家银号,4家官办,5家私营。到了1927年,梧州开设的银号达35家。广西的新桂系当局则在梧州设立了广西银行。

上世纪30年代中期,当时的“中国”“中央”“交通”“农民”四大银行,以及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合作金库,还有外省及私营银行如金城银行、工矿银行、实业银行、盐业银行、上海银行等,也纷纷在梧州设立机构。

1945年,经济学家林家骧奉命对广西进行经济统计调查,在他随后写给民国政府的《广西省经济调查报告》中就有这样一段话:“(梧州)其在广西经济上之地位,正无异上海之于中国。”

“近现代梧州依托西江水系,北上直驱柳州、桂林和湘楚之地,西进以南宁、百色为据点可勾连云贵西南腹地,东出可达粤省,加上开埠早,所以商机非常多。”李绿江说,“可以肯定,至少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梧州一直是西粤的‘首富’。说那时广西的财富,梧州是‘三分天下有其二’,确非浪得虚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