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长寿 (1)

去年夏天逆流而上,夜间经过长寿,长寿像一朵盛大的莲蓬,映现船头,是夜我便下决心再来,躲进莲蓬,做一颗莲心,苦苦的,清凉忘忧;而此刻,长寿出现在冬天的江面上,远远只见一层沙滩,一层废墟,一片灰秃秃的旧楼;旧楼之上,一层高高的山岩,上面挂着丝丝瀑布;岩石之上,矗立着白色新楼,方头方脑,像一群登山的机器人。无论如何,当层层叠叠的长寿出现在阳光下,我看见岁月的指纹印在江岸,人类早已落入它的掌心。

河街像一条苍老的河,流在江边,河上烟雾升腾,我又看见江上石梁:佛堆、古牛、扳罾梁——石佛端坐在云霞之中;古牛在人群中游走;渔民正挑着扳罾拉动渔网。我又来长寿打鱼。

坐在一家米线餐厅花两块钱美餐一顿,与店主谈得起劲,这位来自焦家乡的农民与妻子一同来长寿开店,生活十分艰辛。一个月前,他们19岁的儿子刚去新疆当兵,说那里“冷得遭不住”。独生子突然离开,母亲一时还不能适应……正说着,来了一个警察,浓眉大眼,一声不哼地进门坐下,开门见山:“下午5点半以前,一人交20,一共40块钱,办暂住证。”我一看表,已经4点50。“不是说不交了吗?”店主怯生生地问。“谁说的?”警察冷冷地回敬了一句,起身就走。店主坐在那里,愣着不说话。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临走前我问了他的姓名,他叫邱成云,今年45岁。他们唯一的儿子在新疆当兵。

离开河街来到桥头茶馆,遇见一些喝茶的老人,跟我说起长寿的来历。长寿原先叫作乐温,相传在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大臣回乡探亲,路过此地,在酒楼上遇见一个老头来打酒。这位大臣就问:老人家,你给谁打酒?老人说:今天是我爷爷的生日,我打酒给他祝寿。大臣又问:您爷爷还健在呢?老人回答:我爷爷的爷爷都还在。于是大臣跟着老人回家,只见老人爷爷的爷爷,端坐在太师椅上,鹤发童颜。问及长寿秘诀,说家里有口何氏井,井里长着一棵何首乌,几代人喝这个井水,个个长寿。于是这位大臣禀报皇帝,此地便由乐温改名为长寿。而跟我说故事的老人,也已经八九十岁了。

桥头茶馆位于长寿桥头。旧桥已经拆除,新桥正在兴建;而老茶馆即将倒塌。墙壁已四处开裂,露出灰砖、泥土,烟熏火燎的房梁歪歪斜斜,落满灰尘,地上堆满木屑。老虎灶烧得烘烘直响。店主拎着长嘴铜壶忙前忙后。5毛一杯的盖碗茶越喝越有味道,尤其是茶碗搁在老木桌上,身边都是长寿老人。

喝这样的茶最适合听这样的故事:店主告诉我,桥下有个“不语滩”,当年张飞率军来到这里,从水上登陆,怎么也靠不了岸,于是官兵一齐大声吆喝,拼命划船,但还是不能靠岸。张将军只好请教当地人。一位长者说,这里叫不语滩,想要靠岸必须沉默不语。张飞一试,果然灵验。所有官兵默默不语,轻轻划船,战船这才顺利靠岸。

从前这里有座张王庙,为张飞而立。传说当年张献忠入川来到这里,一见张王庙,便秋毫无犯,长寿因此平安。

提起往事,长寿老人都很有兴趣。一位名叫王缉光的小老头从另一张桌子坐过来,叼着烟,样子很神气。他说自己从前在国民党长寿县政府当文秘,“密电码在我手里。”后来因此成了右派,连累了5个子女。他一来,大家就只听他说。他翘着个白胡子,像头老山羊似的,在茶桌间走来走去,自问自答:“我父亲临终前给我留下三句话。哪三句话?第一,走夜路要默念菩萨,想象菩萨的样子;第二,要解开上衣,点一支烟,因为鬼怕火;第三,没有烟怎么办?就把手这样(无名指和小指弯曲,食指与中指伸直并拢,跷起大拇指),伸出二郎剑……”三句话都是走夜路的,可见老人家对走夜路十分重视。想来他和他的父亲一生中走了太多的夜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