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接受的学前教育 4

传统教育法

金克木的大哥比金克木大将近 40岁。父亲去世后,一家的生活开销就靠大哥来支撑。大哥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外面做官挣钱。他接受的都是清朝时候的传统教育,他所教给弟弟的也以传统为主。

金克木与大哥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大哥对弟弟的教育非常重视,有过多次教诲。由这些教诲中,我们可以一窥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法。 

1918年,大哥回家住了一段时间。他刚回家没几天,便坐在床前大椅子上,让金克木站在他面前背书。见弟弟将《四书》背得很熟,大哥高兴地笑了出来。大嫂乘机在旁边为弟弟说话:“背书,你考不倒他。他记性好,现在还能背《三字经》。”

大哥收敛了笑容,郑重地教诲弟弟:“趁记性好,把《四书》念完就念《五经》,先不必讲,背会了再说。长大了,记性一差,再背就来不及了。背‘曰若稽古帝尧’、‘乾元亨利贞’,就觉得不顺嘴了。到十岁再念诗词歌赋、古文,开讲也可以早些。《诗》、《书》、《易》、《礼》、《春秋左传》,只要背,先不讲,讲也不懂。这些书烂熟在肚里,一辈子都有用。 ”(金克木:《七岁成人》)

一段时间后,大哥又要离开了。他把家中的事都交给大嫂,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弟弟金克木的教育。他将弟弟叫到屋里,摸着弟弟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你念书还聪明。我们家几代念书,不能断了‘书香’。先要把旧学打好根底。……十岁以前,把《四书》、《五经》都背过。十岁以后念点古文、唐诗、《纲鉴》。”

又说:“有些闲书不能看。我没有来得及查,不知是哪里来的。小本、小字、石印、有光纸,看了,眼也坏了,心也坏了。记住,不许看。有不少字帖是很难得的,没事可以看看,但不能照学,先得写好正楷。你的字太难看了。一定要天天下苦功练。虽说‘字无百日功’,也不那么容易。记住,不要忙着去学行、草、篆、隶。 ”

以上的这些话,也许就是中国古代以来最传统的教育观念。但当时已经是民国年间了,中国处于一个特别的动荡年代,经历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晚清新政、辛亥革命等重大变革的中国,教育上自然也出现新旧掺杂的现象。所以金克木的大哥也根据时势说了些别的:

现在世道变了,没有旧学不行,单靠旧学也不行。十岁前后,旧学要接着学,还要从头学新学。三哥教的小学若是好,就跟去上小学;不好,就在家学。要跟你三哥学洋文和算学。……

有些书,八股文,试帖诗,不用念了,你也不会懂。有些 “维新 ”书,看不看都可以。有些大部头的书可以翻翻,不能都懂也就算了。……

大嫂的话你要听。她可以教你一些规矩。她还有些本事教你,你可以陪她解闷,下棋,吹箫。不过,头一条是要把书念好,然后才能跟你三哥同大嫂学那些 “杂学 ”。那是不能当饭吃的。可是现在世面上,一点不知道不行。要知道,有的事也要会,只是不准自己做。为了不受人欺负愚弄,将来长大了也许用得着应酬,但不许用去对付人。我们家历代忠厚传家,清贫自守,从不害人。(金克木:《旧巢痕 • 长嫂为母》)

临走前,大哥特地亲自给弟弟上了一节课,教弟弟《诗经》第一篇,说:

“我不教你念几句书,总觉得缺什么。现在我无论如何得亲自教你几句话。‘不学诗,无以言。’我亲自给你起个头,以后三哥教。……”

这是大哥第一次教金克木读书,也是最后一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