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为什么逃学 ? 2

上面的文字也透露出:逃学的另一个原因是书本太枯燥,没意思,学校不能因材施教,而外面的世界则有太多的精彩和吸引力。沈从文说:

我从不用心念书。但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对付。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遗。也似乎就由于这份小小聪明,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一样待遇,更使我轻视学校。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地利用自己聪明用功,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一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稀奇。最稀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烧红时在盐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作成?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这些古怪事情实在太多了。

沈从文逃学的第四个因素,应是周围普遍的“逃学环境”。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当时逃学的孩子可真不少。“来去学校我得拿一个书篮。内中有十多本破书,由《包句杂志》、《幼学琼林》到《论语》、《诗经》、《尚书》,通常得背诵,分量相当沉重。逃学时还把书篮挂到手肘上,这就未免太蠢了一点。凡这么办的可以说是不聪明的孩子。许多这种小孩子,因为逃学到各处去,人家一见就认得出,上年纪一点的人见到时就会说:‘逃学的,赶快跑回家挨打去,不要在这里玩。 ’”“我走到任何地方去都不怕谁。同时因换了好些私塾,各处皆有同学,大家既都逃过学,便有无数朋友,因此也不会同人打架了。 ”

沈从文的逃学不是一般的逃学,他是逃学大王,“在学塾中,逃学纪录点数,在当时便比任何一人都高”。达到这样的程度,我们不能不认真了解其最关键的内因——兴趣与好奇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