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梁漱溟不同,钱穆幼时即非常聪颖,在常人眼中可称得上神童。
钱穆 7岁入私塾。 8岁时,老师每日教钱穆认 20个生字,钱穆很容易就记住了。老师见此,马上将原来的每日 20个生字改为 30个生字,钱穆也能轻松地记住。老师又将生字增多到每日 40字、每日 50字,一直增到七八十字,钱穆都能记住。不仅如此,在老师还没有开讲《四书五经》的时候,钱穆已经能够背诵《大学章句序》及《孟子》的部分章节。他的记忆力是相当地好了!
更为可贵的是,钱穆少时即能触类旁通。
有一天傍晚,钱穆的父亲来到私塾,见钱穆正在诵读《孟子》,便指着里面的一个“没”字,问钱穆:“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
钱穆回答:“如人落水,没头颠倒。 ”
他的父亲又问:“你怎么知道这个‘没’字是落水的意思呢?”
钱穆回答:“因为‘没’字的字旁有三点水,我就这么猜测。 ”
父亲很高兴,摸着儿子的头对老师说:“此儿或前生曾读书来。 ”(见钱穆:《八十忆双亲》)
这样的情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王安石所写的古代神童方仲永。
我们先来读王安石所写的《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大概意思就是:方仲永本来是一个难得的神童,但由于他的父亲不善于引导,反而为了炫耀和获得利益,成天带着小孩四处招摇。几年后,神童便成了庸人。
钱穆的聪慧程度,不比方仲永差。如果他也有一个方仲永那样的父亲,恐怕也难逃脱天才泯灭的悲剧。幸而,钱穆的父亲非常知晓其中利害,他善于引导儿子。
八九岁时,钱穆已经能背诵《三国演义》了。一天,钱穆去找父亲,房屋里有许多人,其中一人忽然对钱穆说:“听说你能背诵《三国演义》,是真的吗?”
钱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