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回顾一下你的日常生活,你会发现很多使用了幻想这一“探索工具”的例子。高中生在考虑报考哪所大学的时候,一般都会去校园里“感受一下”身在其中会是什么样子。在参观中,他们去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地方,心里想的是明年自己身在其中的情形。他们的乐观幻想甚至会延展开来,想象自己每天早上从宿舍楼里醒来,到附近餐厅里吃早饭,再去爬满了常春藤的教学楼里上课,在图书馆里上下楼时闻着木质楼梯的味道,在校园的草坪上跟朋友一起玩飞盘或聊天……从学校里参观回来以后,在获得了其他大学的相关信息、准备做决定的时候,他们会想起这些幻想,也许还会加深这些幻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以上的整个过程在报考学校这件事上增添了一些随机性,因为:如果这个学生是在一个冰冷的雨天参观了校园,那么与在一个潮湿的阴天里参观了校园,或者在一个炎热的晴天里学生们都在草坪上玩耍时参观了校园,其幻想结果很可能是截然不同的。
人们在制订未来计划时往往是理智的。他们会列出长长的单子,上面记录着想要达成的愿望,有时候还会列举出每个选择的利弊。与理智分析相比,幻想是一个全然不同的方法,但也有其优势。“看着”幻想的情景在头脑中闪过,人的思维也随之而去,在此过程中,他们最终将获得一个全方位的、直觉的理解,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他们的作为和存在里必不可少的是什么。如此一来,他们明白的不仅是“什么是讲得通的”,而且是“什么是感觉对的”。
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都可以让你的思绪远游,幻想也能做到这一点,你也可以“访问”一下自己的未来。谁知道你将会发现什么呢?
大家也可以练习一下。找一个舒适的地方,或站或坐或躺,再想一个对你而言很重要的愿望。闭上眼睛,想象愿望达成时的情景。你是怎么看待愿望达成的?愿望达成时你是什么感觉?你的幻想里还有什么人?尽量多幻想一些与感官有关的情景,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调动起来。如果你的思绪开始向别的愿望偏移,或开始出现与原初的愿望相背离的情景,不要管它,跟着它走,一路“观察”你的幻想,把理智放在一边。
将你幻想的内容写下来。设定一个计时器,随着幻想,边想边记录,不用管语法和逻辑正确不正确。超现实主义者对幻想尤其看重,他们将这种书写称作“自动书写”(译注:Automatic writing,是指书写者在无意识状态下自动写出的内容)。或者可以使用智能手机里的录音功能,边想边大声说出你幻想的内容。这样做的话,你就可以从头听一遍头脑里闪过的种种思绪。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原初的愿望得到了强化甚至延伸;也许你会发现愿望比原先预想的难度大很多,也比预想的更令人激动。
做完这个练习之后,请大家拿出点时间反思一下。乐观的幻想能够消除当前的担忧和痛苦。幻想源于急迫的需求,能帮助我们在艰难中——在我们失去控制,只能等待外部条件来满足我们的需求时——坚持住。在并非极端的处境下,乐观的幻想能暂时给予我们逃避现实的愉悦,还能让我们在无形中探索更深层的渴望——亦即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正属于我们的是什么,我们的归属是什么,由此帮助我们保持清醒。
幻想有很多好处,但也因条件而论。它们无助于减肥、戒烟、找到工作,但它们能帮助我们在沙漠中保持希望,在政治压迫中存活,在等待法官判决贩毒的男友时保持信念。其关键在于,不要向幻想索取它无法提供的东西。只要能够把握好乐观的幻想有什么效果、有什么局限,它们就能成为我们的助手,相反,它就是我们的束缚。抛弃幻想是不对的,同样,盲目地认为只需幻想就能达成心愿也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