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羽球冠军的摇篮 11

曾经有人问皮红艳“为什么会如此受到欢迎?”

皮红艳说:“很简单,我是法国目前最出色的羽毛球运动员,是唯一能代表法国在国际大赛上取得名次的人。”

作为中国羽毛球“海外兵团”中的佼佼者,皮红艳坦言:“我从国内出来,带动了羽毛球的发展,这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不过实际上,我还是很想念自己的祖国的,我的父母亲都在中国,所以我时不时就要回家乡去一趟。”

现 丹麦国家队教练罗曦霖,1995年在全国混合团体赛团体冠军后,在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和温布尔敦羽毛球公开赛上也获得了男单季军。四川省男队教练郑 周,1993年和1995年分别获得全国青年锦标赛男双冠军和亚洲锦标赛第五名;女队教练周渝,1996年获全国八运会团体季军。德国俱乐部队员谢阳 春,1989年获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男双亚军,1994年获世界汤姆斯杯团体赛团体季军后,第二年在亚洲杯羽毛球比赛中获得了男单季军。重庆队教练张 甜,2000年获亚洲青年羽毛球团体赛团体冠军……

“这里列举的只是部分万盛籍羽毛球运动员的成绩,像类似的比赛奖项,还有很多很多……”江玉忠告诉笔者。

羽球之乡展风采

早在1999年的时候,万盛就曾有过打造“中国羽毛球之乡”的想法。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没能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

这项工作一拖就是好几年。

2006 年,时任市长王鸿举来万盛区视察时,区委、区政府领导将万盛羽毛球情况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向他作了专题汇报,得到了王鸿举市长的高度赞扬。随后,区委、区政 府决定成立“振兴万盛羽毛球运动”专项工作小组,责成区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制定具体详实的“振兴”方案上报重庆市体委等有关部门。

2007 年初,一份打造“中国羽毛球之乡”的报告,摆在了区长(现区委书记)向涛的案头。“这次有所不同,资源枯竭的急迫现实,告诉我再也不能放过任何机会啦。” 向涛说,万盛区是一个以煤为主的资源型城区,“硬实力”开发日久,“软实力”亟待提升,而羽毛球正是提升本区“软实力”的主打项目之一。如果发展起来,成 为名闻遐迩的“全国羽毛球之乡”,必将大大提高万盛区和重庆市的知名度,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报告里有一段话是向涛印象最深刻的:“对于外地人来说,‘张亚雯们’只是提升万盛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一张名片。然而,对于万盛这座资源枯竭的城市来说,‘张亚雯们’却可能是激活城市的一种力量……”

随 后,程真祥(时任区委书记)、向涛、市体育局局长吴建华等专程赴北京,向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国家乒羽管理中心领导,专题汇报万盛打造“中国羽毛球之 乡”的事情,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不久,国家体育总局乒羽管理中心和中国羽毛球协会,授予万盛区羽毛球学校为中国羽协一级羽毛球学校称 号,成为全国16所、西南地区两所国家级羽毛球学校之一。这个荣誉的取得,一方面标志着万盛区羽毛球训练项目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另一方面也表明万盛创 建“中国羽毛球之乡”有了实实在在的进展。

经过反复思量,区委、区政府决定全力打造“中国羽毛球之乡”。并将区体育局从区文化广播新闻出 版局中分离出来,单列为政府管理体育事业的独立机构,任命江玉忠为区体育局局长。为充分体现羽毛球项目的特色,将原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羽毛球分校和区体育 馆合并,组建“万盛区羽毛球训练中心”,挂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牌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