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非本色”与融理入情的性情本色 5

思想与理性的丰盈,成就了苏轼词创作内容的丰满与形式的丰富。当旷达的性情被注入到词作当中,他的作品也就具备了旷达的理性色彩。

融理趣入性情,情理交融,这才是苏轼词的独特魅力。

就像我们讲到的这首《定风波》,如果说北宋年间用诗来讲道理发议论是宋诗的本色,例如江西诗派的特点就是说理议论,那么用词来讲道理发议论肯定不是词的本色。但是苏轼硬是将讲故事、讲道理、抒发感情很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

从读者的鉴赏层面而言,不同的鉴赏角度也可以获得不同的审美享受。愿意听故事的:柔奴在逆境中的特殊经历本身就是一个足够生动的故事;愿意领悟到一定道理的:“此心安处是吾乡”是足可以让人受益终生的人生哲理;愿意接受情感洗礼的:柔奴的美丽与淡定、苏轼的坚强与旷达,足以激荡起我们情感深处的共鸣。

情、理、事这三者,在别人那里可能是冲突的,在苏轼这里,却能调和出别样的美。这种美的根基,还在于他超出常人的性情之美。

如果要写出格律稳妥的词,我们可以通过模仿和练习来达到目的,也就是说通过学习和练习是可以贴近词体本色的;但性情却无法模仿和复制,它虽然主要是后天养成,却是以一种自然的状态存在于不同的个体身上。就像林黛玉不可能唱出薛蟠那样的小曲儿,李逵也不可能像薛宝钗一样用大段大段的大道理把人讲得服服帖帖。

清人田同之说得好:“填词亦各见其性情,性情豪放者,强作婉约语,毕竟豪气未除。性情婉约者,强作豪放语,不觉婉态自露。故婉约自是本色,豪放亦未尝非本色也。”(《西圃词说》)尽管苏轼的词“要非本色”,但如果为了词体的所谓本色而扭曲了词人的真实性情,那词也就失去了美的根基:因为真正的美,必须建立在真情的基础之上。

因此,读苏轼的词,也应该摆正和苏轼一样的心态。“此心安处是吾乡”,无论是讲故事,说道理,无论是婉约的,还是豪放的,无论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心安,就是性情,就是本色。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