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5

与选择苏轼作品的别出蹊径相似,作者对李清照词选择的是《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首。这首词当然也曾经受到过关注,但因为易安词珠玉琳琅,佳作纷纭,这首《渔家傲》被选录的情况并不多见。而作者对此青眼相加,在我看来也是别具眼力。其实,晚清民国年间的大儒沈曾植在其《菌阁琐谈》中已经把李清照视为“闺阁中之苏、辛”,因为其词“倜傥有丈夫气”,而在《漱玉词》中最能体现出这种“丈夫气”的无疑是这首《渔家傲》了。李清照深明词的体例在声律、在婉雅、在富贵态、在妙语迭出、在结构浑成,所以她的词便在“别是一家”方面下足功夫。这种体制的限定使得她将自己的本色退隐在体制的背后,像《渔家傲》这样的词绝对是李清照在词体中偶尔露峥嵘了。惟此偶尔透露的端倪,才更为接近李清照的内心深处。其实只要读读其《乌江》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以及“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等诗句,就能明白李清照的深衷所在。而在词里面,能够与这种情怀彼此呼应的除了这首《渔家傲》,还能有哪一首呢?

关于辛弃疾词,作者选取了《沁园春》(三径初成)一首,这首写带湖新居的词不仅写出了词人意欲归隐的心态,更以弛张有度的笔墨生动描摹了带湖新居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理位置、错落有致的庭院结构、缤纷炫目的林木之胜。作者从园林史的角度来切入对此词的解读,在昭示辛弃疾此词的“园林”特色的同时,也将辛弃疾“此身忘世浑容易,使世相忘却自难”的人生纠葛与无奈阐释出来。杨雨教授说:“人与自然如此默契无间,人与人事之间却是如此悲凉,英雄慷慨如辛弃疾也无回天之力。在失望乃至绝望的洞察世事之后,试图从纷纭的‘蜗角争斗’中解脱出来,把自己的生活纳入‘庭院深深’的园林,回归自己的内心,回归自然,成了稼轩后半生最寂寞、最痛苦的挣扎。”写园林之佳胜,却包含着人生走向的挣扎,杨雨教授的解说犀利而精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