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志:三笠公园(7)

1886年8月,在甲午大战倒数的第八年。李鸿章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四艘铁甲舰,包括亚洲最大的德国造巡洋舰“镇远”和“定远”,驶进了日本的长崎港。

这是一次礼节性的访问,还是一次航行中的停泊,抑或是一次有意的示威,一次向日本展览大炮大舰的威慑之举?不知道。只知道北洋四舰在长崎,卷入了被称为“清国水兵事件”的一场巨大的政治纠纷。如同一切大冲突一样,在后日追究第一枪、第一拳是谁先打的——是一种麻烦事。披露真实和胡搅蛮缠,对听众而言是对等的,人们对真相的判断只能依据逻辑。

长崎“清国水兵事件”的经过,大致如此:

1886年8月13日,停泊长崎的中国水兵上岸,一说是在游廓(妓院)争风,一说是与人力车夫纠纷——被日本巡查(警察)拘留,并遭拷打,一名水兵被吊打致死。是夜水兵围住巡查所,一说夺日本巡查的刀,一说刀乃购来——双方互殴,清水兵死4人、伤21人,日本巡查死1人、伤19人。

隔一天,15日,事件的第二波开幕。一说大群清水兵包围了巡查,一说日本巡查埋伏复仇。日本居民加入骚乱,手持武器与清水兵残酷死斗,导致大批死伤。清上岸水兵退入领事馆后,长崎居民约两千人不依不饶,包围领事馆。

可信的死伤数,大概是各自宣布的己方数字:日方宣布日本巡查死亡两名、轻重伤28名,中方宣布中国水兵死亡8名、负伤42名。

事件后,共32名日本警察受到政府嘉奖。

几乎是一场准官方的小型战争!

有一点儿像一场徒手和小规模的岸上海战。数字在说:在长崎的这场骚乱中,北洋水师的上岸水兵,在日本警察加长崎市民组成的、决心大打狠打的阵势面前,吃了大亏。

此事早早用电文汇报给天津的李鸿章,日本也由一个天津领事出面周旋。不用说,双方各执一词,细节彼此相悖。纠缠良久,最后双方发表了文告,以官面文章宣称言语不通、彼此误解云云,另外互相给对方的死伤者提供些许抚恤,此案就算了结。

正因事件已经过去,才该深究此事的起因。究竟是为什么?它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那是一个炮舰的时代。

但是日本在海军炮舰方面,却恰恰并非是老大。

中国的海军,因为“镇远”“定远”两条军舰,一时成了老大。但是中国人从来每当临战,则心理暧昧。今天看来,在甲午年(1894年)到来之前一直到1945年,页页血污、长达五十年的战争史揭开之前,双方都需要一场心理的演习。

心理上永远都难以接受日本“蕞尔小国”的横行、自己平生被这小国扰乱压迫的李鸿章,此刻手中有欧洲打铸的钢铁巨舰“定远”和“镇远”,它们各个都是七千四百吨。就连“济远”等舰,也是动辄两三千吨的铁甲战舰。中国人因一时一事而自信膨胀,是顺理成章的。欧洲购舰之举已开花结果,眼下大清舰队正称雄黄海。何必言战!兵法之最乃不战而屈人之兵,只需稍加韬略于陆海,便可以文明交际,挫敌虎狼之师。

于是可以推测,李鸿章心中油然而生一案,指令麾下铁甲舰,让它们遍游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元山及釜山、神户又长崎,以海军慑服日本——这样的心情与战略,是可能的。

但是李鸿章没有想到,等待他的花拳绣腿的,是寒光凛凛的日本刀。他使用主力舰进泊长崎炫耀武力的行为,正中日本武士的下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