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弟弟·电影 (2)

妈妈的半部自传就是一部电影发展史。妈妈从十几岁就开始看电影,那时还正是默片时代。四十年来,妈妈从黑白看到彩色;从真人看到卡通;从平面看到立体;从无声看到身历声。不但如此,妈妈还看白了嘉宝的头发;看老了卓别林的神情;看死了范伦铁诺的风采;也看花了她自己的眼睛。这种赫赫的历史背景使她轻易取得了电影“权威”的宝座。妈妈也不谦辞,她的座右铭是:“天下万事,事事可让,碰到电影,绝不后人!”但是电影界日新月异,新人辈出,难免使妈妈感到很辛苦。有一次我半夜醒来,竟看到她戴着老花眼镜,坐在灯前,口诵心维,用起功来。我蹑手蹑脚地走到她后面去看,吓!原来她念的是一大串美国新歌星的名字与履历!其用情之专、用力之勤、用心之苦,真可谓千古壶范而无愧色!妈妈虽不忘新人力争上游,可是在不经意间,仍可见其心折于老明星而讨厌这些后起之秀。她最痛恨普莱斯利,本来早有挞伐之意,想不到六小姐与幺小姐却对猫王大为倾倒、大为卿狂,妈妈一人难敌两人,何况贬斥新星容易被人戴上老顽固或不时髦的帽子,那又何苦来?所以妈妈不久也就软化了,她在两位千金促膝大谈猫王从军史的当儿,偶尔也插嘴说:“不错,猫王的嗓子也不错,他有几个调门儿是学平·克劳斯贝的,而他的鼻子又很像却尔斯鲍育!”其倦念故老之情,不但飞舞于眉宇,而且摇滚于脸上,大有白头宫女谈天宝之慨!有一次,她看了《洪水神舟》的默片,归来大谈不止,无声电影把她带回到青春时代,她非常兴奋,躺在床上犹喃喃自语,说个不停,反复背着《琵琶行》里的一句——“此时无声胜有声”!

妈妈最会看电影,也最能在电影里发挥美学上的“移情作用”。她积四十年之经验,一日心血来潮,作了一篇《影迷剪影》,其中有一段说:

观影之道,贵乎能设身处地,要能先明星之忧而忧,而不后明星之乐而乐。我看到那女明星喜怒哀乐,早就喜怒哀乐,我虽是个资深的观众,可是当电影开演时,我就摇身一变成为女主角了!她生气,我发怒;她出力,我流汗;她志在求死,我痛不欲生。一定要这样,才能心领神会,得个中三昧。那时你一定会陶然忘我,进入无我之境,魂不附体,舍己为人。凡不能自我牺牲的,都得不到顾“影”自怜的乐趣!

妈妈把这篇大作油印出来,见人就送,我也幸获一份。此后有指南在手,顿开茅塞,再也不怕人家笑我是外行了!

妈妈是60年代的新派人物,她最恨老、最不服老。想当年爸爸曾为她仗义执言道:“谁说你妈妈老?比起玛琳·黛德丽来,她还是小孩子!”妈妈最讨厌人家问她年纪,她的年纪也始终是个未知数,我只风闻她已五十岁了,可是她却偷偷告诉张太太她只四十五岁,并且三年来一直没有打破这项纪录,据初步判断,未来也很有冻结的可能。其实话说开来,世界上哪个女明星不瞒岁数?有明星为证成例可援,妈妈气势为之一壮,心安理得了!

不过,别看妈妈上了年纪,满头黑发的她却与那些祖母明星一样的年轻,而她对生活的兴致与乐趣,远非我这种少年落魄的文人所能比拟。我记得她第十二次看《乱世佳人》的时候,早晨9点钟到电影院里,直到晚上9点钟才回来,这种雅人深致的热情、老当益壮的雄风,岂是一般妈妈能比得上的?何况妈妈还屡施惊人之举,遇有文艺巨片,缠绵悱恻,便会在电影院里坐上七八个小时。本是家常便饭拿手好戏,老太却视此固小芥耳,何足道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