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仁尼琴的批判立场和四不口诀 2

1998年索尔仁尼琴在“欧洲新文艺论坛”上发言时说:“整个20世纪,技术成就如此辉煌,人心如此急进,反而以各种途径使文化衰落了。这样一个世界性的毁灭进程,年复一年地持续着……精神价值的失散和消耗,甚至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对今天的文化状况,他评价说:文化的实用性扼杀了高雅文化,使得平庸的东西乘虚而入;物质进步压倒了人的“自我教育”,人的心灵无法控制物质的涌流;文化的大众化,使文化脱离了自己的真正意义,等等。

真有他所说的那么严重吗?对于他的“毁灭”、“高雅”、“平庸”、“文化的真正意义”之论,我不想多作分析。我只是觉得,他的整个发言,不像一个有理智的作家,倒像一个诺查丹玛斯式的骇人听闻的预言家。像年轻的时候一样,索尔仁尼琴依然是一个激进的勇士。所不同的是,如今更添加了固执的成分。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原来所反对的是苏联的专制主义和非人道主义的统治,而现在,他所反对的是大众文化、物质主义潮流和资本主义市场。

1974年,索尔仁尼琴因持不同政见,被苏联政权驱逐出境,1976年定居美国。他经常以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的名义发言。在苏联特定的历史时期,他的那些言论和立场,他的《古拉格群岛》等作品,得到了世界性的回应,他也因此获得了世界性的荣誉。他曾经渴望苏联人民能够摆脱东方式专制主义的生活模式,过上自由而富足的生活。但是,他到了美国之后就不大习惯。两年之后的1978年,当美国人都快要将他遗忘的时候,他耐不住寂寞,到哈佛大学发表了一个著名的演说——“分裂的世界”,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就是:道德沦丧、民主和自由过度发展、游戏的人生态度、空虚的灵魂、盲目追求快乐、浅薄等等。他的言论受到了美国知识界的冷遇。

具有戏剧性的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他的祖国同胞也开始追求西方式的“浅薄”而又“快乐”的生活了,开始要彻底抛弃传统意识形态了。这不是索尔仁尼琴从前所渴望的吗?戈尔巴乔夫要将索尔仁尼琴所希望的付诸现实。但索尔仁尼琴却很着急。他针对戈尔巴乔夫政权及其人民,发表了长篇政论文——《重建俄罗斯》。在文章中,他反复地强调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抬高20世纪以前的俄罗斯文化和思想家。他警告说,一个国家的政治运动越是高涨,精神生活就越是贫乏。他不想谈论物质生活。他奇怪地将政治运动仅仅与精神生活扯到一起。更多的时候,不正是因为物质生活的问题才引起了政治问题吗?除了宗教狂之外,有哪一个普通百姓关心精神的政治运动呢?他的言论同样受到了俄罗斯人的冷遇。人们说他陷入了一个神话而不可自拔。

索尔仁尼琴反复地批评大众文化的浅薄(他不懂大众文化,既不会跳迪斯科,也不会唱摇滚),反复地强调精神生活的深度、高雅文化的历史感。难道这些东西他见得少吗?任何一个专制主义时代,高雅文化都非常发达,法国的中世纪建筑、中国唐宋时期的诗歌、叶卡捷琳娜时代的俄罗斯文化,乃至苏联时期的文化(肖洛霍夫的小说、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爱森斯坦的电影等等),都很高雅。因为,所谓的高雅艺术,正好是在个人生存的苦难、人的不自由的前提下发育起来的。任何一部世界名著,任何一种高雅文化,都是以人类的苦难生活为代价、做素材的。当全世界的文学家艺术家,都无法创作出《古拉格群岛》那样的作品,那不是很好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