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换一条人生赛道(2)

2014年12月,我去了美国波士顿,在哈佛朋友的宿舍住了近一个星期,专门去了哈佛商学院,认识商学院的中国留学生,和他们打听Fay真人是谁。如果见到本人,我会告诉她,她其实影响了我的现在,以及以后更大的未来。

可惜,打听的人都不知情,而我给Fay发的后台留言,也一直没有得到回复。

站在查尔斯河的桥上,看着哈佛的红墙,感慨人生的奇妙,一个不经意出现的人,可能会影响另一个人的整个未来。

我自己的本职工作是金融,这个职业离钱近,离欲望近,容易陷入焦虑、浮躁、膨胀,眼睛里带着血。

而每周一更的文字,是在发泄内心肿胀,是在反省平日言行,是在窥探内心魔鬼,也是在细数这一路的岁月脚印。

不管是资源互换,还是商业变现,公众号除了带来这些附加价值,最核心、最重要的,则是它记录了这几年自己的路程,好的坏的情绪,光荣和低谷;浓缩了在香港留学、在香港工作、在北上深等一线城市所看到的世界和所有的冲击与思考。

之前在网上有个很热的帖子,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当自己是那个看世界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才会以为自己所能看到的范围就是世界的样子。

我开始接触不同的行业、有意思的人,金融圈的,创投圈的,新媒体圈的,了解在北上深这些一线城市中的精彩和不安。

开始明白做投行和咨询的人,看到的都是光鲜,看不到的都是苟且,背后是数不尽的加班、电话会议和出差。

开始明白很多年轻人往往都低估了大城市的残酷性,被太多的感性文字熏染从而过度美化了城市的精彩。

开始明白,认知是最大的障碍,时间是唯一的风险。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几年离开体制后在外面世界的日子,除了“野蛮生长”,我找不到更准确的形容。

职场转型之大、成长速度之快,就像互联网的说法——三个月就是一年。就像完全换了条赛道,还意外地实现了弯道超车。

有时候回头看看过去和现在,怎么自己脚下的路,还冒着热气。

所以把这几年的经历呈现给这个世界,有自己的事故,也有别人的故事。

这本小书,提供了我看世界的一个角度,如果能给你带来一些共鸣和感悟,就已经满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