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村的一妻多夫家庭 (1)

再经珠峰和希夏邦马到佩枯错,数年时间,通往湖东岸的波绒乡罗布村,已修有简易的乡级公路,但几道清晰的摩托车印,仍显露出鲜有外人到这里来。

途中走到一处牧民定居点,一位衣着与康巴汉子相仿的青年牧民迎面而来,他高大魁梧,辫子合着红丝线缠在头上,外衣沾满厚厚的尘土与油垢。一番交谈,得知他正是罗布村人,叫丹增乃顿。这时,一位瘦小的老年牧民赶着羊群走了过来。他的穿着与丹增乃顿一样脏,头上也缠着红丝线。引人注目的是他脖子上还系着细长的黄丝巾,迎风飘荡。他叫阿旺念扎,也是罗布村人,汉语说得比较流利。

晚上在他们的定居点借宿,说是定居点,其实就是个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两张床靠着墙壁,房正中三脚铁炉正冒着黑烟,十分简陋。这是丹增乃顿与阿旺念扎共同的家,因为同村,两家放牧点又挨在一起,两人就一起生活。

离定居点不远处是他们各自的羊圈,阿旺念扎有400多只羊,“他只有100多只!”阿旺念扎洋洋得意地说。羊圈面积明显偏小,他们费了很长时间,才把所有羊“挤”进羊圈。

阿旺念扎有个一妻多夫的家庭,20世纪80年代西藏自治区政府就不再提倡这种婚姻形式,甚至已经不再认可其合法性。可在阿旺念扎的言语中,还是流露出强烈的家庭幸福感。阿旺念扎有三兄弟,他们同一位妻子,共有六个子女,大儿子在波绒乡政府开小车,最小的两个子女也分别在乡小学与县中学上学。关于妻子阿佳丹增,在阿旺念扎嘴里,是个贤惠至极的妇人,他甚至希望我在罗布村时能住在他们家。

一妻多夫的家庭中,每个丈夫都有不同的分工。阿旺念扎家就是个典型。作为兄长阿旺念扎在牧区放牧,老二达娃次仁长年在外经商,小弟土登在家里主事,还是位于罗布村的喇普德庆寺的寺管会主任。

第二天早上,一丝金色的阳光透过墙上的通气孔射进屋内,起床告别主人,向喇普德庆寺前行。

下了坡,绕过两道弯,公路尽头的罗布村尽现眼前,村庄最下方是佩枯错,然后依次是沙滩、农田、村庄、寺庙,最上方是光秃秃的石头山。村庄不大,只有三十多户人家,老人们坐在墙边晒着太阳。正是冬宰的时节,村里到处都能看到忙于宰杀牛羊的人们。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