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是很棒的“设计思考”初体验!

第一次来到台北,在凌晨两点的机场大厅与台大不一样思考社的干部们初次见面。他们过去几周都在为这场规模庞大的设计思考工作坊做准备,甚至在我从旧金山一路睡过来的同时,都还在确认执行上的最后细节。但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下飞机,见到的却是大家兴奋的笑脸。工作坊还没开始,我已对于他们的无穷活力与热情刮目相看。

我在美国和世界各地教过很多不同的工作坊,但台北这场工作坊对我来说,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经验。首先,同学们把一个闲置的废弃的工厂空间摇身一变,成了令人惊艳的上课场地。第二,参与工作坊的学员一半是来自台大不一样思考社的同学,另一半来自台湾的企业高层。即使在不那么在意“长幼有序”的美国,学生与业界人士的组合都是个挑战。我无法想象这些业界高层对于被一群简直可以当他们儿子女儿的学生们“教”会有什么样反应!

这场设计思考工作坊的最终目标更是令人戒慎恐惧,那便是创造可以规模化的设计思考教练训练,让参与这次工作坊的学员能够在短短两天内成为设计思考的教练。学员们必须在第二天成为教练,自己设计课程并带领超过一百个从来没有接触过设计思考的新学生体验整个课程。

那时的我,非常紧张。

但后来发现,一切的紧张都是多余的。

业界的主管们与不一样思考社的同学们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各自所长,来自不同领域的不同观点更是丰富了彼此的学习经验。而在斯坦福教练团队一整天密集的带领下,工作坊学员第二天成为教练时,也顺利地带领新的学生体验设计思考的流程。

对于斯坦福设计学院来说,接下来的挑战就是如何在国际推广设计思考时“因地制宜”。因地制宜不只是语言上的转换,更是文化上的融合。这次工作坊的第一天,我们以全英文的教学指导台湾的学员,然而学员却要在第二天用中文指导当地的学生。第二天以中文进行教学时,我们也随时在一旁提供指导与帮助。虽然我一句中文都听不懂,但是我却很惊讶地发现中英文教学的转换非常成功。在台湾以中文进行设计思考教学时,不论是团队合作的氛围、分享想法的兴奋表情、动手创造时的活力、对于使用者的专注,都与我在斯坦福课堂上以英文教学时无异。

对于四位作者能够继续在台湾推动设计思考,并且通过分享她们的经验传达设计思考的理念,我非常兴奋。希望通过这本书,你们能够有很棒的设计思考初体验!

斯坦福设计学院首席说故事家/Caroline O′Connor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