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怡,何生俐,大陆有了章子怡,为什么还有一个巩俐?
同理,同样是咖啡帝国,有了星巴克(Starbucks),为什么还有太平洋(Pacific Coffee)?
星巴克的顾客年轻上进,虽然在香港,时时是保险经纪向一个新进的CEO讲解Policy文件的热门约会地点。无论如何比较Intellectual,星巴克的咖啡客,是自以为上位有了成就,在社会上初步建立了名声的一群。二十七八岁的年纪,天不惧地不怕的,三五知己,星期五下午坐在一起,叫一杯摩卡,讲完了在IFC的公司最近的趣事,星巴克的顾客,通常会展开一个文化话题,就是电影《英女皇》的悲剧意识。
太平洋咖啡却不同。比起星巴克客的嚣扬,太平洋的常客,比较成熟而内敛,许多独自在用一部手提电脑,一杯卡布奇诺放在一旁,他们当然不是在玩电脑游戏,而是可能在跟纽约华尔街的一位Partner对话。
如果Starbucks是Cate Blanchett2,那么Pacific Coffee就是Judi Dench。虽然,许多人以为,上星巴克被人见到的机会比较高,坐陷在那张棕色的大沙发里,星巴克的消费客总令人觉得有两分自恋,他们还很介意社会上的友好同侪怎样看自己。星巴克的一党,无论如何装娴静,那份向上爬的野心,都展现在轻轻上扬的眉毛间。他们呷一口咖啡,那个手势动作,有一种轻浮的虚荣。
太平洋的顾客却不一样。他们比较深沉,对金融市场的人事和财权斗争,总令人感到智珠在握。他们抿着下唇,或阅读、或沉思、或上网,都多几分世故与深沉。
如果星巴克是当年的陈宝珠,那么太平洋咖啡店就是萧芳芳了—如果这个高度本地化的譬喻,没有Downgrade这两个国际品牌的话。
你是星巴克党,还是太平洋那一派?还是你的选择,只在翠华和新钊记之间?即使翠华和新钊记也不一样的,翠华无论怎样草根,也有点像谢霆锋,而新钊记,毕竟是杜汶泽。
一个二元的世界有许多学问,这是美国人发明的:有迪士尼,就有环球片场;有可口可乐,就有百事可乐;有麦当劳,就有汉堡王(Burger King)。下次进店,想清楚,今天的心情,是比较Starbucks,还是Pacific-like?既生怡,何生俐,不要嫉妒这个旗鼓相当的对手,那是上天对你的挑战和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