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只有不成熟的人、没主见的人才会什么事都“听”父母的,人生大事也都交给父母去办。真正成熟的人懂得凡事自己先想清楚了,再跟爸妈商量,咨询他们的意见,再做权衡和取舍。父母毕竟是过来人,生活阅历多些,思考问题更周全,我们应该听他们的意见,但不是完全照他们说的做。父母说得有道理,就采纳他们的意见;父母想法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和追求,就要和他们交流沟通。
尊重父母、孝顺父母、爱父母不代表唯命是从。爱是爱,错是错。爱父母也要指出他们的过错。父母错了依然是你的父母,不矛盾。
每个人都是一根独立生长的毛发,你有你自己的生活。父母可以在一旁给你呐喊助威,但不能帮你过日子。你得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对的,就该努力说服父母信任你,让他们看到你的坚持和能力。如果你凡事都听父母的,父母怎么说你就怎么做,性格懦弱,那以后就不要后悔没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当然,在此之前,你得先有独立的人格。最好能先经济独立。经济独立了,才能有平等的对话。
好多大学生朋友跟我提到过类似问题,说他们大学毕业时,就业问题受到父母干预,自己想法和父母不同,父母逼着他做他不喜欢做的事。他们很不开心,跟父母吵架。
跟他们聊天之后,我找到了他们的毛病:经济不独立,继而导致人格不能独立。
其实国内大学生都有这个通病:平时吃父母的,用父母的,学费理所当然要父母交,每个月问父母要生活费,身上每件衣服都是花父母的钱买,想做什么了首先就去问父母要钱借钱,一切生活开销都是父母给,到头来还说父母干涉太多。拿人家手短,这话总知道吧。
想要人格独立,首先要经济独立。有本事自己在外面做兼职、实习赚钱,借助助学贷款交学费。这没什么可耻的,我大学四年都借的助学贷款,可以毕业后慢慢还,再用奖学金支付学费、生活费,你自然有底气跟父母说你的想法,父母也会相信你、支持你,觉得你是个可以独立生活、掌握自己人生的人。
所以,别怪父母总把你当小孩,你就没把自己当个大人。要父母尊重你,你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对错都能自己承担,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像个成年人的样子,人格独立,不依靠任何人。父母怎么会不信任你呢。
说说我的经验吧。
高中分文理科,大家纷纷回家跟父母商量,分析文理科未来的就业情况、自己的兴趣爱好、各科成绩等等,问爸妈究竟选哪个。我想了想,选了理科,分完班后打电话告诉爸妈:“分文理科了,我选的理科。”
后来2008年江苏省高考方案改革,改成“3+0”的模式,高考总分才400多分,风险很大。两个提高班重新分班,一个班学奥赛,一个班不学奥赛,大家都在跟爸妈商量,权衡奥赛的前途,获奖的可能性,学校各学科奥赛的等奖率,自己的成绩排名,高考的风险等等。我想了很久,选了奥赛班,分完班后打电话告诉爸妈:“我继续学奥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