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莫雷利身穿睡衣,并且是在卧室之中,但他的痛哭、冥想以及亲吻耶稣苦像的行为,却并不是自发产生的。这些行为发生在周年忌日上,此时,他需要产生一种内心悔罪的感受,以使他的忏悔和祈祷更加有效。莫雷利小心谨慎地使用的这幅画像,正是阿尔贝托在去世之前紧紧握住的东西,他以此作为一种与他儿子和基督进行沟通的方式。在此处,这幅绘画不是作为一幅进行视觉分析的图像,而是成为一个结束的仪式。
尽管表面上看莫雷利是在写自传,但他的写作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日记。这些文本是为了在他的读者、他的后代中激励起相似的行为。在纪念阿尔贝托和其他家族成员时,他的后代可能会被期望于竭力仿效他的激情和祈祷。由于类似的直接描述非常罕见,所以我们无法推断15世纪时所有的赞助人和观众都是以这种方式进行活动的。然而,乔万尼·莫雷利的著述也同时显示了一种情感细节的敏感性,这在现在也许是非同寻常的,但是很明显,莫雷利并不认为他的行为是古怪的,或者与家庭环境不相适合的。
正如现在已经不可能完全精确地重建15世纪的教堂和市政厅,莫雷利可能认可的宅邸背景和宗教仪式,同样也已经消失,或出于某种共识而被修改了。今天,博物馆的馆长们不太可能允许现代的观众去仿效莫雷利的行为,去触摸、亲吻,并将眼泪滴洒在他们收藏的绘画上面。有一些学者和理论家也许会坚持,这种环境的改变,将会阻碍以14或15世纪的视角去观看艺术品的尝试,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本书要得出一个结论,我依然愿意认为,正是因为认识到文艺复兴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才得以重新思考过去的艺术品是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被制作和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