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沙漠苦旅 1

生活并不见得总是阴霾与苦涩,虽然人生注定会面临很多痛苦,但其间还会有许多的快乐与幸福。善待生命的意义,更多的应当是对幸福与快乐的珍惜吧。以色列人如今似乎感觉到,阳光下,在他们的眼前伸展开一条灿烂的康庄大道,一直通向迦南——流着奶与蜜的故乡。

说迦南是“流着奶与蜜的故乡”,并非说那里有多么肥沃和富庶。实际上,与富饶的尼罗河三角洲相比,迦南的自然气候并不见得好到哪里去。

“流着奶与蜜的故乡”这个词汇值得探讨。我们知道,在游牧民族眼睛里,奶是动物的精华,蜜是植物的精华。这“奶与蜜”的比喻,更多地表达了以色列人的祖先对遥远故乡的珍爱与眷恋。

现在以色列人虽然对迦南没有多少感性认识,但他们至少知道奶和蜜的珍贵,因为他们正面临所有沙漠旅行者需要面对的问题——他们开始断水断粮了。

烈日的酷热烤干了人们心中的狂喜快乐,大漠的风沙吹散了行进队伍的欢歌笑语。在沉闷和喘息中,庞大的人群缓慢前行,饥饿与干渴迅速袭来,一夜的奔波已经让他们筋疲力尽。现在,这支巨大的队伍蜿蜒曲折地从红海沿岸一直伸向书珥沙漠(即现在的西奈沙漠)。

逃脱了埃及人的刀枪并不是终极目标,以色列人的长征才刚刚开始。几百万以色列人面临着这样的局面——一夜之间离开埃及,没有给他们更多的筹备时间;虽然驱赶着牛羊、携带着财产,但一离开埃及本土,粮草供应便无从谈起;几百年为奴的经历,使这个民族成为依赖性很强的乌合之众,根本无纪律性和战斗性可言——饥饿与干渴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如果任之发展下去,这个被从埃及带出来的民族将会成为荒原里的孤魂野鬼。

第三天,几乎绝望的以色列人终于看到了水源。这个地方现在叫做安哈瓦那(ain Hawarah),在苏伊士湾北端70公里处,不过那个时候叫做玛拉,因为这泉水是苦的,不能喝,玛拉就是“苦”的意思。

习惯了被奴役与指挥的民族,当需要他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去开创的时候,往往表现出一种低能与迷茫。他们跑到摩西那里抱怨:“我们喝什么呢?”上帝指示同样疲惫的摩西,将一棵树砍倒,投入水中,水居然神奇般地变得可以饮用了。干渴难耐的以色列人开怀痛饮,终于暂时躲过了一次劫难。

这是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渡过红海以来遇到的第一个困境。

说实在的,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说,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回归迦南是很难执行的艰巨任务。不说别的,单单只是后勤保障就难以为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二三百万人的大迁徙,如果没有极其充裕的后勤补充与保障,实在让人无法想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