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善良,且有力量(1)

一个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线应该越高一些。这样才能避免纵容他人,也能保护自己。

我有一个在北京做幼教项目的朋友,经常要赶早到全国许多城市跑业务。这天一大早,我习惯性地开始刷微信朋友圈,果然他早早地就发了一条状态。

然后,我看到了这么一段文字:

上气不接下气地赶上最早的一班列车,后背全湿透了。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座位,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大爷已经坐在那里。

“大爷,您不是这个座位的票吧?”

“嗯,走得急,买的站票。赶上哪个就坐哪个吧。”

“大爷,您到哪儿下车啊?”

“没多远,石家庄。运气不错,车都快开了,这个位上还没人。”

我欲言又止,默默地离开,就让大爷安心地坐着吧。

人性中蕴藏着这样柔软而有力量的情愫——善良,可以让彼此缺乏信任的陌生人放下心中的戒备。正如罗佐夫所说的那样:“感人肺腑的人类善良的暖流,能医治心灵和肉体的创伤。”

善良是一种良知、一种本性,它立足于道德之上。

然而,我也不止一次见到过另一些场景。比如,老师给学生的评语是“他很善良”,没有想到,孩子的家长很是不以为意地回应说:“现在这个社会里,善良有什么用啊?最没本事的人才善良呢!”

我想说,不是善良不好,是我们今天对善良的方式不对,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微信朋友圈被爱默生的名言——“你的善良,必须有点儿锋芒,否则就等于零”刷屏的时候,一下子就戳中了那么多人隐秘的痛点。

我认识一家人。他们从不会跟人起正面冲突与争执,也从不轻易开口找人帮忙,却习惯于帮助他人。他们把“我理解,我懂”当作口头禅,对他人的要求从不拒绝,结果往往是惯纵了他人,为难了自己。

所以,我对“善良必须有点儿锋芒”的理解是,一个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线应该越高一些。这样才能避免纵容他人,也能保护自己。

我再说一个朋友的故事。

她在证券行业工作,人看起来很温婉,可温婉当中却又藏着一股力量。她做事认真,为人处世也异常得体。

比如,遇到同事向她寻求帮助,她会先了解具体情况,然后说:“我很想帮你,但我觉得要是我现在就帮你做了,真的是害你。这些事儿都是你必须要学的。所以,你可以自己处理,我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她说这些话的时候,态度诚恳,语气也十分真诚,同事听后绝不会怪怨她,反而事后很感激她。

遇到有人向她借钱,一般情况下,她在不了解对方意图之前,会不紧不慢地说:“这样啊,容我先回家和家人商量一下,好吗?”

等了解了具体情况之后,如果对方是想搞投资,她会回绝:“抱歉,我对你做的投资实在不懂,我能拿出的这点儿钱,也实在起不到太大作用。并且,我们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有老有小,必须要留储备金,没有余力帮你太多。我相信你也会理解的。”一般对方都不会再纠缠,也不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如果对方真的是遇到急事了,她会答应借钱。而且,她还会事先就跟对方讲好还款的期限和方式。她认为这样对自己包括对别人都是负责的做法。比如,我知道,她当初借钱给她在墨尔本的妹妹买车的时候,也是先帮妹妹做好了一个还款规划,告诉她什么时候应该换新工作,然后什么时间开始存钱,再在什么时间开始还钱。她认为这样,既帮到了妹妹,也是在促进妹妹的成长。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