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风味小说与民间文化立场(5)

基于地域文化潜移默化的濡染,肖仁福小说中的风味特质同时表现在环境、风俗和精神三个层次上,并且三个层次往往存在着和谐统一的关系。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风俗习惯、人物的精神状态似乎与作家本人所持有的民间立场巧妙地贯通,读作品即近于读肖仁福本人的成长历程和湘西南的风土与人情、历史与现状,这确乎是他早期小说的一个突出之处。肖仁福毫不掩饰地在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的民间自豪感, 沉浸在民间理想、精神家园中乐此不疲。“作者对笔下的人物和世界,几乎很少批判,只有肯定。既没有批判阶级压迫的残酷,也没有批判世风人性的堕落,更没有批判今日风气之不正。相反,而是真诚地肯定了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善良多情、自强自立、重信重义,肯定了历史之所以前行就在于它的合理与公平”①,这可谓抓住了肖仁福小说的一大特质。毫无疑问,在肖仁福早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基于民间性的主体认识和追求,其小说也势必表现出浓郁的地域色彩,并以此来展现作家的基本立场。必须承认的是,民间是一个集优美、淳朴、坚忍和肮脏、愚昧、痛苦于一体的概念,“民间也不是完美的概念,它是一个包容一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的污秽、苦难、野蛮却又有着顽强生命力的生活空间”。① 对于长期生活于湘西南的肖仁福来说,他不可能没有意识到民间文化的这种与生俱来的缺陷,在其部分作品中也有着对这种局限的警惕和批判。但从整体来看,我们发现肖仁福始终坚持民间文化在其小说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将它视为人生的精神栖息地,执著地表达着他对民间的这种信念。肖仁福这样认为:“在强势面前,草根族总是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却往往自不量力,要抗拒,要挣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鸡蛋往石头上碰,人生的无奈也就由此而生。”“我们为什么敏感而又脆弱,是因为我们的生命太弱小,而又必须承受太大的压力、太多的不幸和悲哀。”② 表现民间的无奈、揭示草根族的不幸与悲哀,成了他创作的一股强大的内在精神动力。这既是肖仁福历经生活阅历后的理想认识,也是他文化生命的必然反映。

翻看肖仁福早期的小说,不管草根阶层的社会地位如何卑微、命运遭遇如何坎坷,他们仍然秉持着自己的信念、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他们的生活、情感与民间文化的博大、兼容、多元有着本质的相似性,即对人性美好的信任、对原始生命力的拥抱、对人生欲望的自觉表达、对道德教条的本能反抗。《酒与棋》中通过老哑和秦癫子的对酒、比棋,表现底层百姓在心仪事物面前的痴迷、韧性。《八爷和五爷》写到了阉猪的八爷和看相的五爷在寻常生活中平淡似水的交情,当八爷逝世之后,五爷替他办理了后事,并将为自己准备的冥包烧给八爷。众人觉得奇怪,询问其故,才知五爷与八爷两位鳏夫的地下之约。小说篇幅短小,而性情全出,将底层人物间的纯朴友情写得活灵活现。《站长》写的是一个负责全镇垃圾处理的年轻人,与镇长年轻的小媳妇翠霞产生感情的故事。翠霞与镇长感情不和,年轻站长的出现撩拨了她内心的情感,于是和站长关系逐渐升温。一段偷情性质的恋情,在作家的笔下完全卸载了道德的重负和伦理的规范。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只有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人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