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荐

宋晓俐第一次尝试长篇小说就让我眼前一亮。她的文字功底扎实、文笔细腻流畅,多年媒体工作的经验让她能把观察到的东西完美地呈现到文字中。《北京遥望香巴拉》里西藏部分的内容,她用不一样的笔墨勾勒出一个不一样的西藏,关于西藏的爱情、关于西藏的风景,让人生出许多对西藏的向往。

——《莽原》杂志副主编、著有《饶舌的哑巴》、《遗忘》等著名小说作者 李洱

《北京遥望香巴拉》一书写出了都市年轻一代执着爱情、却又缺乏心灵归属感的矛盾与纠结,尤其是加入了时下最热的西藏文化,值得我们坐下来细细品读。

——电影图书点评社区毒药董事长 侯小强

归属感和安全感渐渐成为这个时代越来越稀有的东西,三个年轻女孩儿在宋晓俐的文字里翻山越岭,从北京辗转到西藏,苦苦寻爱,各自找到不同归宿,结局虽不是皆大欢喜却耐人寻味。推荐《北京遥望香巴拉》一书,愿人世间每一个心灵,都温暖、欢喜。

——著名评论家、文化名人 石述思

《北京遥望香巴拉》这是一首关乎北京和西藏两地文化互相吸引、互相接纳的情诗。美丽的香巴拉以开放与包容的姿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寻梦,两地文化在历史的风雨中始终携手相牵。这种悲壮而神圣的灵魂救赎,是一个汉家女子用整个生命与心灵融入藏地文化的最深刻、最震撼人心的形式。藏地人们坚信天葬后的灵魂将世世轮回,《北京遥望香巴拉》中,作者宋晓俐为主人公卓玛新生的女儿取名“初一”,代表着怀念,代表着轮回。《北京遥望香巴拉》这首绵长的情诗对汉藏两地众生世代平安喜乐、两地灵魂永远温柔相依的最深情的祝愿与期许。

——当代著名诗人 舒子原

在《北京遥望香巴拉》里,宋晓俐从大环境开始交待,不动声色地将西藏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植入文中,用她独特的方式阐释了她对这个民族的认识、文化的理解,以及对这片高原上的人们的乐观、向上、自由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表达。我没有去过拉萨,却在宋晓俐的文字里清楚地感受到了这片热土历史的厚度、城市的宽度以及老百姓心灵的温度。通篇小说中,看似一个又一个普通的故事,实则每一个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这些故事其实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告诉我们,在西藏,人们如何看待和理解轮回、因果、福报和布施。

——电影图书点评社区毒药副总编辑 文良成

1375年前,文成公主自长安历经艰难险阻长途跋涉到拉萨,松赞干布为她修筑的布达拉宫,历经风雨与沧桑依然见证着这场跨越汉藏两地文化的千古之恋。北京到拉萨,相距3731公里,重重山林、云水茫茫,宋晓俐的《北京遥望香巴拉》带着历史前世的记忆缓缓向我们走来,沿着通往香巴拉的天路一路向西,在雪域高原上吟咏着一首最绵长最动人的情诗,这首诗不仅关乎当代两地青年对爱的苦苦追寻,更关乎汉藏两地文化在当下的遥望相守与碰撞融合。

——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著名主持人 张泓

北京的北漂有千万个,北京的活法有千万类,如同北京的爱情有千万种。后海、二环路、CBD见证了70后女人从走出大学校门到华发渐生的近20年漫长时光。王初一、卓玛和月儿也许只是我们中间普普通通的女子,但在北京,亦天堂亦地狱的城市,我们的的确确共同经历了那样的爱恨情仇,那样残酷而美丽的青春。在北京,有了工作、家庭、房子,户口,肉身终于可以栖息的时候,灵魂依然无处安放。佛说,遇见谁,发生什么,经历什么,都是命中注定,因为因果延续三世。初一对拉萨的迷恋,卓玛与汉族男孩的邂逅,月儿与老潘的爱恋,乃至海峰与下属的纠缠,终究归于一个“缘”字。是的,红尘中的一切一切,皆系前世今生的苦苦轮回,人注定无法逃离。

——北京市政法网编辑部主任 王玲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