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20世纪 (5)

穆特休斯试图在德国产业界为现代设计建立一个崭新的议事日程,他认为这对于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经济上的成功至关重要。在他看来,德国产品应该以其积极的现代性特征、品质和美学上的卓越获得世人认可,而不能像过去那样总是搞一些对外国产品的乏味、卖弄的模仿。结果,穆特休斯受到了许多部门的大声抨击,也许最刺耳的反对意见来自实用美术经济利益贸易协会(Fachverband für die Wirtschaftlichen Interesse Kunstgewerbes),该协会创办于1892年,旨在促进制造商对实用美术的商业兴趣。虽然这个协会建立的时间相对短暂,但到了1907年,它已经非常认同实用美术传统而又保守的价值观,不过在工作室(Werkst·tten)运动中,其影响日益受到进步思想的削弱。后者试图通过在设计生产中集中工艺技巧和艺术创造,为取代日常生活用品中普遍存在的庸俗提供一种崭新的、精良设计的可能。事实上,有些工作室的商业运作效果已经相当显著,在早期的例子中,最著名的是德累斯顿艺术与手工艺工作室(Dresdener Werkst·tten für Handwerkskunst)和慕尼黑的联合工艺美术工作室(Vereinigte Werkst·tten für Kunst im Handwerk),二者都建立于1898年。新世纪之初,工作室的活动范围囊括了瓷器、家具、装修、纺织品和其他的设计领域,它们信奉简单的形式,注重实用以及对材料的适当应用,并紧密地与一种对生产过程现实的理解联系在一起。青年风格(Jugendstil,德国版的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在19世纪最后那几年似乎为前卫艺术家和设计师们提供了一种生机勃勃的途径,以取代艺术当权派的历史主义,但到了大约1902年,一种探索审美的愿望又代替了青年风格,通过对机器生产的正确使用,德国人提供了许多有品质的商品,这些商品在价格上也很有竞争力——至少对于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顾客而言如此。

1906年在德累斯顿举办的第三届德国实用美术展览会标志着德国设计改革的一次重要变化。在先前的两次展览会上,制造商和机构还能购买场地位置,因而他们能决定可以展示什么产品,而第三届展览会为了保证只有具有现代化倾向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才能参展而成立了一个遴选委员会。由于1906年的展览力图证明设计的高水准是德国社会、文化和经济改革潜在的重要维度,所以它也推动了慕尼黑1907年的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DWB)的成立。

自由民主党的政治家、德累斯顿艺术与手工艺工作室的创始人弗里德里希·瑙曼(Friedrich Naumann)和卡尔·施密特(Karl Schmidt)对此非常支持,为了提高德国消费品的质量和设计,德意志制造联盟力求把艺术家和企业家聚集在一起,并将之视为广泛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改革推动力中的一部分。虽说德国早就存在一些旨在引发这类变革的组织,但是德意志制造联盟的会员资格更为苛刻,它限制那些想直接达成其目的的人参加。[8] 德意志制造联盟号称拥有45个地方分支,到1914年时,其成员数量已达1870名,这确保了它作为一个活动机构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由于德意志制造联盟也组织举办各种研讨会和展览会,所以它制作了种类繁多的宣传品和其他出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它的年鉴,1912年开始出版,1914年时的销量已达2万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