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尹也有挠头的时候(5)

销子的用法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个在车前面的马路上等着放家伙,销子这东西属于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玩意儿,不能老在那儿放着,不然要扎了过路的警车就死定了;另一个在停车的地方观察,这观察的是负责看谁带的东西值得抢,这也是学问。

曾有那贼费了半天劲智取了一个大款,弄到钱包一看果真是大款,里面除了两毛五分钱就是一大堆卡,五花八门哪个行的都有就是没一张敢用,可以想象那贼如何郁闷。

放销子的地方不能太冷僻,那样得了手也不好跑;也不能太热闹,那样放了销子也很有可能扎错目标。所以,这是个技术活儿,不是人人能干得了的。

大多数受害者都是单人开车出门的主儿。一旦观察的贼发现值得下手的目标,比如某人是端着手提电脑进车的,或者手提包装袋属于某个著名金银首饰品牌,他会从被害人后面用手势向放销子的发出信号,其动作酷似美国特种部队的行动手语——十四点钟方位那辆奔驰,下手。

放销子的根本不看人,把鞋后跟装上斜茬钢管,装作过马路的样子,尖朝来车方向在路面一放,就躲一边看热闹去了——他还不能走,因为有一个任务没完成。这放销子的位置,也有讲究,就在车前面两三米,一扎一个准儿。

汽车开出来,一轧销子,斜茬钢管立刻洞穿轮胎开始放气。

正常情况下,车胎扎了,车主会立刻下车察看情况,而周围也不免聚集一些看热闹的。就在司机蹲在前车胎旁边研究的时候,观察的那个案犯从后面上来,打开车门,拎了东西就走。

此时,多半司机不会注意到被盗,有过事故经历的朋友可能有经验,此时,人的精神会高度集中在“车”上。如果有个别司机异常敏锐发现不对去追怎么办呢?那放销子的会高喊一声,完成任务的最后一项:

“车不锁,不怕有人偷啊?”

几乎所有司机这时都会有瞬间的犹豫,认为是好心人在提醒。等到想明白车胎都扎了,有人想偷也偷不走,那抢包贼早已仗着地形熟悉跑得无影无踪了。

用销子扎车胎,应该说体现了一定的智慧。要知道扎车胎并不是电影中那样容易,用的力度不够大很难扎穿轮胎。即便扎穿,如果扎胎的材料阻塞在破口中,车胎中的空气也不太容易立即放完。汽车是快速移动的,你不能指望抢包的跟车跑出二里地去,等到司机发现车胎没气停车再下手。有那个本事无须做贼,可以直接去国家奥委会报名了。

销子的外观很容易让人想起乱丢在马路中间的垃圾,很少有人会加以注意,您要撒一把四角钉旁边就该有人看您了。而轧上去的时候轮胎滚动,钢管和鞋跟会分开,钢管中间的空洞可以让车胎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气放光,如同管叉放血的功能一样。此外,就像老尹他们挠头时所表现的,带着女士高跟鞋后跟,或者几个短短的斜茬儿钢管,你很难猜出它的用处。所以,这东西是扎车胎的简易终极武器。

等把几起扎胎抢劫案现场找到的斜茬儿钢管搜集来,往案犯面前一扔,两个人的汗马上就下来了。这个案件因为主要作案区域不在老尹他们的辖区,本来并未作为重点案件排查,却无意中打开了局面,属于意外收获。事实上这两个人被捕后,那个时期北京不曾再发生使用销子的案件,看来这属于一种不太为人所知的作案手段。

我曾把这个案子讲给在南方的一个朋友。他却告诉我,在他所在的城市,刚刚发生了类似的案件,只不过性质恶劣得多。

读书导航